立夏的来历习俗及古诗传说
立夏由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确立而来,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2022立夏的来历习俗及古诗传说,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
立夏的由来和来历
立夏有哪些传说故事
立夏习俗
立夏古诗词
立夏的由来和来历
每年四月初一前后(公历5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农历的立夏节气,立夏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返回目录
立夏有哪些传说故事
立夏之日,我国民间有很多的习俗,其中之一就是“称人”。所谓“称人”就是大人拿来一杆大称,称钩上挂一只大筐,小孩则坐到筐里称体重。后来人们把这种习俗叫做“称人”。
“称人”的来由有多种传说。其中之一是说元末朱元璋起兵时,手下大将常遇春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元军活捉了去。朱元璋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急如焚,后经多方打探险才得知常遇春被关进了监牢。
朱元璋为了保住常遇春的性命,一面差人买通元军将领,一面通过朋友贿赂牢头禁子,让他们好生对待常遇春,不要让他遭罪。俗话说“有钱能买鬼推磨”,“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软”,再加上元军将领和那牢头禁子早就看出元朝气数以尽,正愁没门路巴结朱元璋,哪还敢给常遇春罪受呢?可是怎么才能让朱元璋知道常遇春在牢中得到了厚待呢?弄得不好将来朱元璋得了天下那可是要灭九族的事呢!
牢头禁子的老婆见丈夫一连几天愁眉不展唉声叹气的就问丈夫何故。听丈夫说了常遇春的事后,他老婆哈哈一笑说:“这事还不好办,你先称一下常遇春有多重,再好酒好肉的养着他,只要他不瘦不就说明他在牢里没遭罪么?”
第二天,牢头禁子真的按老婆说的给常遇春称了体重,这天刚好是立夏日。打这以后牢头禁子每天好酒好菜地待候着常遇春,生怕他瘦了一星半点。
一年后,朱元璋率军攻克了那座城池,从牢里救出了常遇春,牢头禁子为了表功,竟当着朱元璋的面叫人又称了一下常遇春的体重,常遇春不仅没瘦反而比去年重了十来斤。而巧合的是这一天也是立夏日。朱元璋大喜,笑着说:“好,好,立夏,立夏,称人,称人。”打这以后立夏称人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了起来。
立夏“称人”的第二种传说与三国时的蜀后主刘禅有关。
三国末期,后主刘禅经营的蜀国已是兵微将寡国力不继。这一年魏国大将邓艾奉命率大军伐蜀,兵逼刘禅投降。蜀国有位忠臣叫正,他对邓艾提出“刘禅乃一国之君,投降去了魏都后不能受到半点虐待,不能瘦一星半点肉,不然宁死不降”。邓艾答应了这一条件。
刘禅投降后被带到了当时魏国的都城洛阳,魏国公封他为安乐公,赐给他住宅、绸缎万匹、美女百名。刘[禅从此花天酒地吃喝玩乐竟没有半点忘国之耻。第二年正叫人给刘禅称了一下体重,这忘国之君不仅没瘦反而重了二十多斤。这一天也恰好是立夏日,《三国演义》里有诗说“追玩作乐笑颜开,不念危土半点哀。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
〈〈〈返回目录
立夏习俗
立夏习俗:立夏吃蛋
我国最早的传统习俗是存在相当多的特色的,而立夏那天经典食物就是立夏蛋,立夏这一天很多人就在家里煮蛋,一般用茶叶末或者胡桃壳煮,直到蛋壳慢慢变红,就可以开始趁热吃了。在蛋内撒上一些细盐即可。
而立夏吃蛋这个习俗已经流传了很久了,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这个习俗从立夏这一天订立开始,天气就开始晴朗逐渐炎热起来,很多小孩子会感觉到疲劳四肢无力,食欲也会大打折扣,这时候女娲就告诉百姓,每年立夏要在孩子胸前刮伤鸡鸭鹅蛋,这样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因此这就是立夏吃蛋的习俗的由来。
立夏习俗:吃乌米饭
在立夏那天我们传统会吃一些乌米饭,乌米饭就是用糯米浸入乌输液内数小时后烧煮而成,这是江南农村的立夏习俗。
立夏习俗:北方大部分地区食用面食
而在我国北方,李霞姐正好是小麦上扬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在立夏到来之际通常都会制作以小麦为主的面食习俗,主要是为了庆祝小麦的丰收。而立夏的面食通常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返回目录
立夏古诗词
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这
留春春不住,昨夜的然归。
欢趣何妨少,闲游勿怪稀。
林莺欣有吒,丛蝶怅无依。
窗下忘怀客,高眠正掩扉。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