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历史小故事精选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文化运动历史小故事,欢迎阅读分享。
    
    
    更多“历史故事”的相关文章推荐【↓ ↓ ↓ 】
    历史人物故事精选5篇
    关于陈独秀的故事
    中国经典古代历史故事
    中国趣味历史小故事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事件介绍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故事一
    《新青年》从1918年1月出版第四卷第一号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刊登一些新诗,这对革命思想,的传播和文学创作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指出隐藏在封建仁义道德后面的全是“吃人”二字,那些吃人的人“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中国2000多年封建统治的历史就是这吃人的历史,宣告“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在《新青年》的影响下,一些进步刊物改用白话文。这又影响到全国用文言文的报纸,开始出现用白话文的副刊,随后短评、通迅、社论也都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所有这些文学改革,使全国报纸面貌为之一新。 1917年爆发了伟大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震动了全世界,也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新青年》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大量篇幅发表了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和社会主义理论文章。1918年11月,《新青年》发表了李大钊同志写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著名论文,热烈欢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故事二
    提起李大钊,人们首先想起的也许是:一位共产党早期领袖,一位为其所信仰的主义献身的烈士,还会想起他手书的那副名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正是他一生业绩的写照。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几个人物,之所以至今仍被人们怀念,就因为他们有主义,有理想,有勇气,有责任感,至少是有学问,他们都应时代的需要产生———那是一个需要巨人也产生了巨人的时代———都是立体的人,丰富的个性存在,无论大小轻重,都在历史上留下一笔。
    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往往有一个悖论:同时代人离他太近,虽与他接触多,但因为各种原因反而不能公正评价;后世人虽可能较为客观,但缺乏实际接触,又免不了有些隔膜。一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们有了这两方面的条件:既可以看他的生平材料和同时代人的回忆文字,也可以用历史的眼光评价他一生的业绩。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故事三
    “五四”新文化运动几个大家中,鲁迅后来名声更显著一些。恰好,因为最近文坛上有人批评鲁迅性格多疑,待人刻薄,树敌甚多,我就又把鲁迅回忆和评价他人的文章找出来看了一遍。里面就有一篇写李大钊的。
    我对鲁迅这类文字印象比较深的一处,是他对新文化运动两位主帅陈独秀和胡适的比较。他说,如果把韬略比作一间仓库,陈是在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可是门却开着,里面多少把刀枪一目了然;而胡则大门紧闭,门上粘一个小纸条,写着:“内无武器,请勿疑虑。”一个率直,一个有城府,性格跃然纸上。又如,说刘半农,承认他比较地浅,但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如果一条溪里装的是烂泥,当然一时就看不出深浅来,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倒不如浅一点的好。鲁迅颂扬早期的刘半农,而不满于他晚年的状态。实事求是,有好说好,有坏说坏,是评论人事的回忆文字的典范。鲁迅对《新青年》同仁们的评价自然不一定每篇都准确无误,但很值得我们参考。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故事四
    如果说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总司令,那么,李大钊就是一方面的大将,正如同鲁迅是文学方面的大将(或者说旗手),李大钊是理论思想方面的播火者。他后来和陈独秀一起(南陈北李)成为共产党的创始人和理论家。这有点类似于孙中山和章太炎对国民革命的贡献。须知文学革命只是新文化运动的引子,思想革命才是它的指归。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中致力于思想革命,其著作中政论最为有名,《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等,介绍西方进步思想,鼓舞了大批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他其实是很有文采的,那篇著名的《青春》文采华赡而富于激情,高唱“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读起来令人回肠荡气。他也写了不少诗文。但在文学创作方面他没有像鲁迅那样继续发展,而是忙于政论文的写作和实际的斗争了。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故事五
    故事出自《白鹿原》。书中讲到辛亥革命后,民国年间派的一位县长到了滋水县,这个县长盘剥、贪污、压榨,后来激起民变,四乡八里的老百姓暗地里串通,在统一时间浩浩荡荡的从四面八方抗着农具、种地的农具来到县政府把那些农具扔在县政府的门前,不种地了,农具都扔给你政府了,你爱种你去种去,反正我是不种。后来上峰彻查,把贪官污吏的县长给撤了,派了一个比较开明的县长何县长。
    何县长到任以后首先要去走访民众,化解这些矛盾,第一个拜访的就是白鹿原上的白嘉轩,当地一位有头有脸的士绅,头面人物,就拜访他。见到他以后,两人有一个很有趣的对话。县长说,备至决心在本县退出民主政治,彻底根除封建弊政。组建本县第一届参议会,监督政府,传达民众意见。这些话我们今天看起来好像很正常,也很好理解,没有什么特别的不通的地方。对白嘉轩来说,县长讲了这些话,他觉得完全是一头雾水,他说听不明白,什么民主,什么封建,什么政治,什么民众,什么意见,一堆新名词堆砌起来,完全云里雾里,不知道县长跟他讲的是什么,是什么东西。后来这个县长也似乎意识到这一点了,于是就用了一个当时老百姓能够理解的这个话来解释他的意思,他说一句话就是要黎民百姓管理朝政。黎民百姓管理朝政,过去是王公大臣,皇帝管理朝政,现在是黎民百姓管理朝政,不是我县长说了算,而是百姓说了算。这话说得够明白了吧?白嘉轩还是不明白,百姓说了算?是张三说了算还是李四说了算?所以这番对话就像鸡同鸭讲,整个就是不了了之。
    这个故事是发生在100年前的背景下。100年前像白嘉轩这样有头有脸的绅士,头面人物对现代政治及其话语还一头雾水,不明就里,我们可以想想,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更是什么样的状况。但是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特别是经过以鲁迅先生为旗手的左翼新文化的启蒙,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此它汇聚出了这种磅礴力量,最终涤荡了整个旧世界,建立起了新中国。这里面最具有象征意义的就是成千上万的祥林嫂,那个在政权、神权、族权、夫权的封建礼教压迫下逆来顺受,在封建迷信束缚中栖栖遑遑的女人,一步步从精神上开始觉醒,成为自觉、自立的新女性。从两部经典影片的片断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一个是在主人面前这种卑微、逆来顺受的祥林嫂,一个是在男人面前,丈夫面前这种充满自信、非常爽朗、大气的李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