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概括


    在第一轮复习结束后,学生对自己的知识薄弱环节大体上会有一个了解,然后通过适当的训练来找到自己的难点,再结合老师的教学经验,学生就能找到自己第二轮要重点复习的目标,进行针对性训练。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概括,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地理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概括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表空间单位。区域的划分:①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单一指标;综合指标)②以某种要素为依据(自然要素;人文要素)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明确的;过渡的)、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划分的指标:三次产业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内部构成。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高二地理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概括2
    数字地球定义:
    信息化的地球—地球的虚拟对照体。数字地球将有关地球上每一点的信息,按地球的地理坐标加以整理,然后构成一个全球的信息模型。人们可以快速、形象地了解地球上的任何一点、任何方面的信息,从而实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梦想。
    通俗地讲,就是用数字的方法将地球、地球上的活动及整个地球环境的时空变化装人电脑中,实现在网络上的流通,并使之限度地为人类的生存、可持续发展和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服务。
    数字地球的技术基础:要在电子计算机上实现数字地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诸多学科,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的支撑。这其中主要包括:信息高速公路与高速网络技术、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空间信息技术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高性能计算能力。
    1、信息高速公路与高速网络技术
    一个数字地球所需要的数据已不能通过单一的数据库来存贮,而需要由成千上万的不同组织来维护。这意味着参与数字地球的服务器将需要由高速网络来连接。
    在Internet流量爆发性增长的驱动下,远程通信载体已经尝试使用10G/S的网络,而每秒1015byte的因特网正在研究中。相信在21世纪将会有更加优秀的宽带高速网供人们使用。
    2、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
    20世纪的遥感卫星影像,在卫星遥感问世的20多年分辨率已经有了飞快的提高,这里所说的分辨率指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指影像上所能看到的地面最小目标尺寸,用像元在地面的大小来表示。
    3、空间信息技术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
    空间信息是指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据统计,世界上的事情有80%与空间分布有关.空间信息用于地球研究即为地理信息系统。为了满足数字地球的要求,将影像数据库、矢量图形库和数字高程模型(DEM)三库一体化管理的GlS软件和网络GPS,将在21世纪十分成熟和普及。从而可实现不同层次的互操作,一个GIS应用软件产生的地理信息将被另一个软件读取。
    4、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
    数字地球将需要存贮1015字节的(Quadrillions)信息。美国NASA的行星地球计划EOS一AMI1999年上天,每天将产生1000GB(即1TB)的数据和信息,1米分辨率影像覆盖广东省,大约有1TB的数据,而广东才是中国的1/53。所以要建立起中国的数字地球,仅仅影像数据就有53TB,这还只是一个时刻的多时相的动态数据,其容量就更大了。目前美国的NASA和NOAA已着手建立用原型并行机管理的可存贮1800TM的数据中心,数据盘带的查找由机器手自动而快速地完成,相信在21世纪,还会有新的突飞猛进。
    5、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
    可视化是实现数字地球与人交互的窗口和工具,没有可视化技术,计算机中的一堆数字是无任何意义的。数字地球的一个显著的技术特点是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了数字地球以后,用户戴上显示头盔,就可以看见地球从太空中出现。
    6、高性能计算能力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地球上发生的许多事件、变化和过程又十分复杂而呈非线性特征,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变化大小不等,差别很大,只有利用高速计算机,我们今日和跨世纪的未来,才有能力来模拟一些不能观测到的现象。利用数据挖掘(DataMining)技术,我们将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分析所观测到的海量数据,从中找出规律和知识。
    “数字城市”:
    从广义上说,是通过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建立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科技信息系统、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等子系统,通过发展信息家电、网上教育、远程医疗,建设信息化社区,最终实现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信息化,高中英语。
    “数字化社区”:
    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数字技术将管理、服务的提供者与每个住户相联结的社区。这种数字化的网络系统?使社区的管理者与住户之间可以实时地进行各种形式的信息交互,由于现代网络浏览器的先进性以及多态的表现性,加上各种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从而营造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虚拟社区。
    “地球村”:
    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国际互联网的使用,“数字地球”的产生,“缩小”了我们生活的空间,“缩短”了我们联系交往的时间,使我们生活的世界成为一个全球性、同时性的“地球村”。
    “数字化生存”:
    我国IT界有关人士这样描述未来普通人的数字化生存状态:宽带将代替电话拨号的窄带方式成为家庭和外部信息交流的高速公路。单芯片技术产生的数字产品会不断丰富、满足用户高品质数字化生活的需要。所有产品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联成一体并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资源共享以及自动化控制。
    数字农业:
    又叫智能农业、精细农业等,是把数字地球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的综合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系统。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集约化。
    高二地理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概括3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1.能源分类
    ⑴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②市场广阔:一是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③位置适中:输煤输电距离近。
    ④交通比较便利: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3.能源基地建设:
    ⑴面临挑战:①人均资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③单位产值能耗高;④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⑵采取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4.能源的综合利用
    ⑴变革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⑵变革模式: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铁钢、煤焦化。
    ⑶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①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②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⑴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⑵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⑶“三废”的治理:①废渣:回收再利用;②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③废水:沉淀净化。
    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⑴重要性: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⑵河流概况: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发源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在肯塔基市注入俄亥俄河。
    ⑶开发注意:①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②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③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⑷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①地形:多山,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②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③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水量不稳定;④矿产:煤铁铜等丰富。
    2.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⑴18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⑵19世纪后期: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⑶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3.流域的综合开发
    ⑴开发的核心:河流的梯级开发。
    ⑵开发项目:防洪、航运、发电、旅游、供水、养殖等。
    ⑶成效: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⑷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大规模的水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