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最新知识点归纳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数学最新知识点归纳,以供大家参考!
    高二数学最新知识点归纳
    1、几何概型的定义: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几何概型。
    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A)=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3、几何概型的特点: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4、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比较:一方面,古典概型具有有限性,即试验结果是可数的;而几何概型则是在试验中出现无限多个结果,且与事件的区域长度(或面积、体积等)有关,即试验结果具有无限性,是不可数的。这是二者的不同之处;另一方面,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试验结果都具有等可能性,这是二者的共性。
    通过以上对于几何概型的基本知识点的梳理,我们不难看出其要核是:要抓住几何概型具有无限性和等可能性两个特点,无限性是指在一次试验中,基本事件的个数可以是无限的,这是区分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关键所在;等可能性是指每一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这是解题的基本前提。因此,用几何概型求解的概率问题和古典概型的基本思路是相同的,同属于“比例法”,即随机事件A的概率可以用“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所占的图形的长度、面积(体积)和角度等”与“试验的基本事件所占总长度、面积(体积)和角度等”之比来表示。下面就几何概型常见类型题作一归纳梳理。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整合
    1、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α=0°.
    2、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0°≤α<180°.
    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α=90°.
    3、直线的斜率:
    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也就是k=tanα
    ⑴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α=0°,k=tan0°=0;
    ⑵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α=90°,k不存在.
    由此可知,一条直线l的倾斜角α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不一定存在.
    4、直线的斜率公式:
    给定两点P1(x1,y1),P2(x2,y2),x1≠x2,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P1P2的斜率:
    斜率公式:
    3.1.2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1、两条直线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平行,即
    注意:上面的等价是在两条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这个前提,结论并不成立.即如果k1=k2,那么一定有L1‖L2
    2、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
    3.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直线经过点且斜率为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已知直线的斜率为
    3.2.2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1、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已知两点
    2、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已知直线
    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1、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
    (A,B不同时为0)
    2、各种直线方程之间的互化。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3.3.1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1、给出例题:两直线交点坐标
    L1:3x+4y-2=0
    L1:2x+y+2=0
    解:解方程组
    得x=-2,y=2
    所以L1与L2的交点坐标为M(-2,2)
    3.3.2两点间距离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3.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1.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2、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高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数列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n-1)d(1)
    前n项和公式为:Sn=na1+n(n-1)d/2或Sn=n(a1+an)/2(2)
    以上n均属于正整数。
    解释说明:
    从(1)式可以看出,an是n的一次函数(d≠0)或常数函数(d=0),(n,an)排在一条直线上,由(2)式知,Sn是n的二次函数(d≠0)或一次函数(d=0,a1≠0),且常数项为0。
    在等差数列中,等差中项:一般设为Ar,Am+An=2Ar,所以Ar为Am,An的等差中项,且为数列的平均数。
    且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an=am+(n-m)d
    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推论的公式:
    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若m,n,p,q∈N_,且m+n=p+q,则有am+an=ap+aq,Sm-1=(2n-1)an,S2n+1=(2n+1)an+1,Sk,S2k-Sk,S3k-S2k,…,Snk-S(n-1)k…或等差数列,等等。
    基本公式:
    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首项=2和÷项数-末项
    末项=2和÷项数-首项
    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