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学习方法技巧推荐


    失败乃成功之母,重复是学习之母。学习,需要不断的重复重复,重复学过的知识,加深印象,其实任何科目的学习方法都是不断重复学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高三地理学习方法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学习方法与建议
    一、记忆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地理学科是在大量的地理事实和地理现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要记忆大量的地理事实,诸如地理事物的名称、物产等等,成为区域地理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形成地理思维能力的关键。在系统地理的学习中,也仍然免不了对具体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记忆,因为它们是理论的实证部分。因此面对大量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必不可少地要加强训练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
    二、记忆的一般过程
    根据Melton的研究显示,记忆有三个基本环节:编码—→贮存—→提取。记忆实际上是由“记”和“忆”两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前者是知识的'编码和贮存过程,后者是知识的提取过程,它们的综合含义是知识在大脑中的保持程度。“遗忘”则是记忆的反义词。人的记忆有两个层次,一是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二是对思维过程的记忆,后者等同于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运用过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按照《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对地理知识要求的不同层次,从“了解、说明、分析和运用”四个层次考虑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处理。尤其对要求“分析和运用”的知识点,则必须采取一些科学的方法,力求让学生切实掌握。
    三、对学生记忆能力训练的主要途径
    1.形成地理知识结构
    不同层次的结构组成了地理学科的整体。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
    (1)如果懂得了基本结构中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理解其它类似的事物;
    (2)把一件事物放进构造好的模式里,就不易忘记。地理科学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而“结构”则是系统的基本特征。从某种角度看,学生的学习实际上主要是对地理知识结构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地理知识结构,促进地理知识的系统化,以达到最终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的目的。
    2.重视地理图像
    图像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应充分应用地理图像,努力在学生大脑中建立一定的地理知识表象,以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3.利用地理技巧
    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按照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规律归纳总结出来的科学记忆方法在地理学习中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就像训练其它技能一样,记忆能力也可以经过训练而达到快速、准确、持久的目的。在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也先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可贵的记忆方法,例如口诀、歌谣、谐音等记忆法,都是些很成功的记忆方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4.重视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信心、愿望和兴趣等。对于生理健康的人,都有记忆能力,而且潜力巨大,但善于利用它的人很少。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不同的地理教学手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只要学生愿意学,主动去学,那么记忆地理知识的潜能就能够得到充分挖掘。
    5.及时复习和练习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总是先快后慢。这就要求教师及时组织复习,利用课前提问、阶段测验等方式反复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
    知识只有在运用以后,才可能加深理解,而理解是记忆的前提。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适时、适当地设计些适应性练习,让学生在地理练习中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强化记忆,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高三下册地理复习方法
    通过第一轮复习,多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网络已基本形成,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常规的解题技巧已基本掌握,但与理想的成绩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第二轮复习要打破教材原有的顺序和模架结构,优化组合教材知识,选择最能体现该知识运用的角度,跨节、章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复习。在复习方法上更强调从整体出发,立足专题,着眼全局。
    首先,第二轮复习应该是"重点突破",要抓住主干知识作必要的总结,加以细化和深化。通过细化、深化,将零散的知识编织成网,构建起自已的知识网络。对于知识网络的构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方面,注重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能将理论地理知识与区域地理知识有机融合;另一方面,把握高考知识点之间、各个知识专题之间、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以学科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为基点,点线面体相结合的知识能力架构。
    本轮复习要尽可能多地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已学知识进行加工、重组,这样在遇到新问题时,才能提取应用。旧知识在新的指导思想下,经过重新组合、归纳、联系、迁移,就成为"有组织的"新知识。
    其次,重视图表资料的解读和运用。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经常是试题的切入点。
    因此,二轮复习尽可能地进行图文结合,图图叠加,图像变式。要掌握阅读各类图表的基本方法,善于分析各种地理信息与题目要求之间的联系,寻找答题的共性、规律与策略,通过图表现象、直观构建知识的前后联系、相互关系。
    再次,正确对待"热点",重视乡土地理复习的与时俱进。高考会体现时代性,试题具有一定的"热点"趋向,平时复习时要经常留意当前国内外和现实生活中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如宇宙探索、重大纪念活动、生态敏感区、地缘政治敏感区等方面的热点、焦点。但根本没有必要去记忆热点材料,应该关注这些"热点"产生的背景、成因及其影响,重点是能够应用所学的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最后,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应重视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相关的地理问题,进行集中式的能力训练。通过分析每个专题内的重点知识和方法,找出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如果问题比较严重,可回归课本复习相关内容,并通过练习进行强化,或换个角度进行学习,最终达到提高信息获取能力、问题建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高三年级地理复习方法
    【复习方法】
    1.类比思维法
    类比思维是通过联想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把已经熟知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思维经验与所研究的地理现象、过程相联系,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并用类似方法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如讲到等深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时,教师只要提示学生与等高线相对比,就可解决这些概念。
    2.联想思维法
    这是从巳知的地理概念出发,将有关其它地理概念彼此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联想有“纵比”和&ldquo,高三;横比”两种发散形式。纵比是从地理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比较,如地壳的演化史,可比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生物的演化阶段的不同。横比是由此地理事物与彼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如马达加斯加岛的自然带与我国台湾自然带的比较。
    3.假设思维法
    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假说。由于受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某些现象不能确切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规律,往往借助猜测,作出假定说明。如魏格纳用这种方法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科学家们对地中海未来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说”、“干涸说”、“扩展说”三种假设。
    4.选言排除法
    是指为了找到正确答案,根据现有材料作出一系列的假定,然后通过验证,逐一排除那些站不住脚的假定,余下的一种就是正确答案。
    5.形象思维法
    这是人们利用自然形象进行思维的方法。如在进行地图教学时,由于地图引起学生形象思维有三种因素:一是空间关系,如地图的范围,经纬度等;二是地理形象,如山脉、河流、岛屿等;三是图例符号,如地图上的颜色、等高线、表示城市的圆圈等。通过对地图的观察,会从三方面引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有利于形成学生对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想象,有利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联想思维法
    这是从巳知的地理概念出发,将有关其它地理概念彼此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联想有“纵比”和“横比”两种发散形式。纵比是从地理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比较,如地壳的演化史,可比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生物的演化阶段的不同。横比是由此地理事物与彼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如马达加斯加岛的自然带与我国台湾自然带的比较。
    7.类比思维法
    类比思维是通过联想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把已经熟知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思维经验与所研究的地理现象、过程相联系,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并用类似方法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如讲到等深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时,教师只要提示学生与等高线相对比,就可解决这些概念。
    8.演绎思维法
    这是由一般地理原理推断个别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的思维方法。如地中海式气候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非洲大陆西南角属地中海式气候,所以这里必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9.归纳思维法
    归纳思维是由一系列具体地理事实材料概括出一般地理原理,或者是由一些特殊地理事物推导出一般地理原理的思维方法。如我国北方的黄河,海河,辽河等河流,除了它们各自的特性之外,都具有含沙量大,水位变化大,冬季结冰等共同特点,这些特点加以归纳,即可得出中国北方河流水文的一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