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那么你知道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有哪些吗?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一、诗歌、小说和戏剧
    (一)(18世纪)浪漫主义
    1、特点:
    ①富有幻想和激情,用丰富的想象对现实世界进行鞭挞
    ②崇尚民主自由
    2、背景:
    ①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中叶,是欧洲资产阶级改革与革命的年代
    ②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欧洲并没有出现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
    ③人们对社会的失望和对现实的不满催生了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3、代表作:
    ①英国拜伦:《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被喻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特色:辛辣地讽刺现实社会);
    创作特点: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塑造一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人称“拜伦式英雄”。
    ②英国雪莱:《西风颂》,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③德国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④法国雨果:《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4、影响:
    ①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他们的作品对下层劳动人民寄予深切同情;
    ②有力地支持了法国大革命后席卷全欧洲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③尽管用人道主义去感化改变世界的愿望落空,但仍给人鼓舞;
    ④为欧洲文坛树立一面光辉旗帜。
    (二)(18世纪)批判现实主义
    1、特点:
    ①真实地反映和再现现实生活
    ②暴露社会黑暗,批判现实罪恶
    ③追求人道主义理想
    ④重视环境对塑造人物的决定作用
    ⑤热衷于塑造与赞扬英雄和正面人物
    2、背景:
    ①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社会财富迅速增加
    ②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赤贫化,资本主义带来的社会罪恶现象惊人增加
    ③文学上人们不满足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激情,要求描写现实生活
    3、代表作:
    ①法国巴尔扎克(法国社会的“书记员“):《人间喜剧》(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②俄国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③法国司汤达:《红与黑》
    ④英国狄更斯:《双城记》
    4、影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他们的作品提供了认识社会人生的镜子,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19世纪中叶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背景:19世纪中叶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建立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美好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直接行动。
    2、俄罗斯高尔基:《母亲》(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四)(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代荒诞派戏剧
    1、内容: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2、形式:表现手法与传统文学有很大差异: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一个明显的理由,故事的背景不明确,很难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
    3、背景:
    ①19世纪末期以来,西方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②人类在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纪大战和席卷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③面对世界大站和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的冲击,人们从理想主义的梦幻中惊醒,深深陷入怀疑迷茫和苦闷之中。文学艺术领域在深刻批判现实的同时,兴起了反传统、反理性的现代主义潮流。
    4、代表作:
    法国贝克特:《等待戈多》
    二、音乐与美术
    19世纪以来的音乐流派:
    (一)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
    德国贝多芬:
    ①代表作品:九部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欢乐颂》等)
    ②创作背景:启蒙与革命——深受启蒙思想影响,追求进步、自由和民主
    ③作品特点:构思广阔,形式宏大,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气息
    ④主要贡献:将声乐与器乐结合,开创了交响乐的新形式 ;赋予器乐反映社会重大题材的使命
    ⑤乐坛影响:把古典音乐发展到登峰造极 ;开创了浪漫音乐的先河
    (二)印象派绘画与音乐(19C)
    1、产生背景:
    ①客观:对欧洲原有艺术清规戒律不满;19世纪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和色彩学理论的启发;工业革命拉近城乡距离,郊外写生方便。
    ②主观:画家的观察和实践,他们主张户外写生。
    2、最具代表性的画家:莫奈;其代表作:《 日出·印象 》 《干草堆》《鲁昂大教堂》
    3、印象派音乐:法国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
    影响: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孕育了20世纪初对传统艺术的全面突破。
    (三)现代艺术兴起
    1、美术:
    后印象派:法国塞尚“ 现代绘画之父 ”;法国高更
    现代派:荷兰凡高 “ 扑向太阳的画家 ”; 西班牙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
    2、音乐:现代音乐(20C):派别众多,各式各样,风格独特
    三、电视和电影
    (一)电影19C末
    1、背景:(物质、技术基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科技与生产力发展
    2、重要人物:
    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 (1895.12.28 世界电影发明日)
    美国格里菲斯(导演) “现代电影之父” “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美国卓别林(演员) “喜剧大师”
    (二)电视 20C
    1、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
    2、重要人物:英国贝尔德1926年发明电视
    3、特点:覆盖面广、时效性和现场感强
    4、功能:
    ①传播资讯
    ②开展远程将于的重要手段
    ③娱乐
    ④展示世界各点的优秀艺术作品
    5、影响:
    ①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提高素养
    ②使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悄然改变
    ③成为经济支柱之一,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推动社会进步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时间线索:
    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9C五六十年代洋务派“中体西用” ;
    早期维新思想 →19C90N:维新思想 →1905年:孙中山“三民主义” →1915年: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
    1918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24年:新三民主义 →1925年
    一、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背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统治者愚昧无知;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加剧(鸦片战争)和中西联系的扩大;先进中国人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向西方学习。
    2、代表人物:地主开明派/抵抗派: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
    3、特点:没有具体实践,停留在著书上,但是具有启迪作用。
    4、思想: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表达了时代主题)
    5、性质:反侵略的民族革命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1、背景:19世纪60年代,西学更加广泛地传入中国;内忧外患;
    2、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巩固清政府统治)
    4、论战:顽固派vs洋务派
    5、实践:洋务运动
    6、结果:19世纪90年代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中体西用”思想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对比——抵抗派和洋务派:抵抗派的目的只是抵御外敌,而洋务派则希望制外平内(太平天国、义和团等)
    三、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19世纪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3、主张:最初持“中体西用”的思想,支持洋务运动,中法战争后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从器物之学转入制度之学)
    4、特点:尚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
    四、维新思想
    1、出现背景:
    ①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③西学的进一步传播。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3、共同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倡西学,废八股;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保守性)
    梁启超:《变法通议》变法图存,伸民权,设议院——宣传民权,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的必然性。
    谭嗣同:《仁学》批判君主专制和纲常礼教,倡导自由、男女平等。
    严复:译著《天演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4、与顽固派论战——资本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焦点: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5、实践: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6、影响: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
    五、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
    1、背景:
    ①(外部因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②(直接原因)袁世凯加强专制统治,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③(经济基础)中国民资主义进一步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④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⑤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中国需要进行思想革命。
    2、新文化运动概况:
    ①标志:1915.9 陈独秀 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②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吴虞、刘半农
    ③思想阵地:《新青年》
    ④活动基地:北大(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目的:鼓励各种学术发展与新思想的产生
    ⑤旗帜:“民主”“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⑥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思想解放+文学革命
    a.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陈独秀《敬告青年》;
    b.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儒家传统道德) :”打倒孔家店”、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现代小说奠基之作)、《我之节烈观》;
    不足:全面清算过于偏激,全面否定了传统文化;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c.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文学改良绉议》
    d. 平民教育思潮:通俗教育和社会教育初步发展,如平民教育演讲团,白话小说和散文大量涌现,文学新形式。
    3、影响:
    ①性质: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形成了空前的思想解放。
    ②进步性: 沉重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局限性: 对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的态度。
    六、孙中山“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各种救国主张的失败;孙中山上书改革碰壁;同盟会成立,提出十六字纲领; (1894年,创立兴中会[团体];1905年创立中国同盟会[政党])
    2、思想渊源:
    经济:单税社会主义,《资本论》;
    政治: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大同思想;
    科学:进化论
    3、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4、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土地革命纲领。
    5、实践:指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
    1、背景:孙中山思想的转变;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带来新启示和希望;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2、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大区别是:明确的反帝要求)
    3、评价: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成为大革命的指导思想;它以三大政策为核心,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4、新三民主义是目的,三大政策是手段。
    (三)三民主义的特点:时代性、爱国性、纲领性。
    (四)评价: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一、相对论
    1、背景:19C,科学进步愈发显示出转化为生产力的巨大威力,经典物理学的危机
    2、时间:20C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
    3、内容: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论原理
    4、影响:
    ①提醒人们不要被常识和日常经验所蒙蔽
    ②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③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④是核开发的理论基础
    二、量子理论
    1、发展:
    德国普朗克:量子假说
    德国爱因斯坦:光的量子理论
    丹麦玻尔:原子的量子理论
    2、影响:
    ①带来了技术创新:半导体和激光器
    ②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三、电脑和网络
    1、时间:
    20C美国发明电子计算机 (代表数字化技术的产生)
    20C60N美国诞生网络技术
    2、意义:互联网打破了常规的空间和时间界限;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信得增长点,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推动全球化的发展,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四、生命的奥秘
    1、20C70N 生物工程技术正式形成
    1993年 第一种转基因食品晚熟西红柿在美国投放市场
    1990年 “登月计划”的国际扔了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 (-我国1999年加入这项计划)
    1997年 克隆实验成功
    五、登上太空
    1、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宇航事业伟大的开端。
    1961年苏联 “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加加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1969年美国 “阿波罗-11”登月飞船发射,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
    2、意义: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六、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两弹一星
    1、内容: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5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6 第一颗氢弹试爆;
    1970.4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开端;
    1975.11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2、意义: 提高国际地位,维护国家安全,成功打破核垄断,核讹诈;发展高科技,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环境
    (二)东方魔稻
    1973年袁隆平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培育成功
    意义:
    1、解决中国粮食问题;
    2、为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战略计划。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
    1983 年 “银河–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7 年 “银河–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意义: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四)飞船
    1999年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1999年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
    2003年 “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2007年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发射。
    1、意义: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2、前提条件
    国家的独立(保障);党和政府的重视;经济实力增强;科学家的努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3、发展科技的历史意义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新中国生产力的进步;
    ②为建设特色中国社会主义提供了保障;
    ③增强综合国力,振奋民族精神。
    七、新中国的教育
    (一)扫盲教育
    1、1950年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在全国开展扫盲教育;
    2、198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要求扫除文盲;
    3、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文盲率为5%以下。
    (二)义务教育
    1、含义:根据宪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发展义务教育的措施:
    ①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②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③实施“希望工程”
    3、成果:2001年中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三)高等教育
    1、建国初,苏联模式的高等教育;
    2、1958年教育大革命,造成教育界很大混乱;
    3、1961-1963高等教育全面调整;
    4、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5、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6、80年代后,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建立学位制度,扩大办学自主权(1982年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
    八、文化事业:“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①经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②政治: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如何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建设新文化;
    2、文化方针制定:1956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成果:小说、散文、诗歌、话剧、电影、史学
    (二)遭遇曲折
    1、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
    2、十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破坏
    (三)文艺的春天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落实双百方针
    2、成果:
    ①作品数量大增,题材更加广泛
    ②学术,科技领域也不断创新
    ③一度被撤销的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相继恢复,并发展了不少新的学科
    ④“三下乡”活动
    ⑤频繁与外国学者交流学术经验
    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1.优先关注“阿拉伯数字”(关注历史年代和数据)
    历史选择题的阅读,快速准确提取信息是最重要的能力。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是很容易看到的信息。在一大堆汉字里面找到找到阿拉伯数字还是是很容易的。
    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就是解题的钥匙。因为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不是年代,就是与答案有关的数据。
    2.“穿衣戴帽”是重点(关注标点符号括号引号书名号的作用)
    大家知道在汉语言的表达中,标点符号占重要地位。这里的“穿衣”就是指括号和书名号。括号在历史选择题中的出现往往是用来解释说明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书名号的出现意味着材料的出处已经告诉。
    材料的出处了解了,材料的作者、作者的立场等许多问题就得到解决。“戴帽”这里指的是引号,历史选择题中出现的引号,要么就是关键信息,要么就是强调的学科术语。在材料中运用标点符号的知识,进行快速解题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怎样快速提高历史成绩
    1.必要的课前预习
    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在认真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有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必须查工具书争取自己学会。不明白的内容用铅笔划出来,准备课堂上听老师讲解。
    2.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发现历史的美妙之处。历史的美妙之处在于历史是人类的集体回忆;学习历史,就像回忆我们的过去;如果你喜欢回忆过去,那么相信你一定会爱上历史。历史不是废墟。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