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励志故事2020合集


    淡薄功利,轻装前进;不计付出,坚韧不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名人励志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名人励志故事1
    牛顿研究学问非常专心。有一次,朋友请客,席间,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嘱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牛顿回来,只好去看个究竟。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做起实验,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净。又有一次,他饿了,煮鸡蛋吃,却一边想问题,一边把鸡蛋放进锅子中,等问题解决了,想吃鸡蛋时,揭开锅盖,捞起的竟是自己的怀表。
    名人励志故事2
    严望佳:温柔女子挑信息安全产业大梁
    “我很少接受媒体记者采访,但你们报纸是特例。”坐在我对面的严望佳衣装素雅,看上去柔弱、亲和、美好。作为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她很少出现在电视媒体和报纸上,在公司的网站上甚至连她的照片也找不到。
    “我不是女强人,但也不喜欢被说成弱小女子,我不喜欢过分的强调性别。”严望佳淡然一笑。但就是在这位奇女子的率领下,作为国内信息安全领域的拓荒者和奠基者之一,16年中,启明星辰公司在悄无声息中成长,创造了国内信息安全企业发展的典范,以入侵防御系统研发切入,填补了国内入侵检测技术的数项空白,成为国内信息安全产业名副其实的领导者。
    1996年,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临近毕业的严望佳,回国探亲时碰巧接触到了国家信息中心的几个项目,她惊讶地发现信息中心采购的设备都是国际最高端的,但信息安全在中国还是一片空白。严望佳强烈地感受到,中国信息化的发展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当时的严望佳担任沃顿商学院计算机中心系统分析小组的负责人,负责整个商学院计算机网络的运行维护、数据及系统的安全保障工作。信息安全是关系到国家主权和经济稳定的大事,中国的信息安全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做,能够亲身参与祖国的信息化建设,是严望佳梦寐以求的理想,回国创业的想法在她心中萌动。
    严望佳从小到大都在校园里面生活和工作,还没有过独闯社会的经历,但导师的一番话坚定了她的决心,导师说:“如果只是待在实验室里,不能把研究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科学家对社会的贡献也许并没有企业家大。”
    学成归国的严望佳,义无反顾地扎进了当时还十分“生僻”的信息安全领域。1996年6月,“启明星辰”在北京诞生了,“让光明照亮网络时空,给信息时代一份宁静、健康和太平”,年仅26岁的严望佳和她的启明星辰在实践理想的征途上迈出了第一步。
    十年前的中国,互联网才刚刚兴起。严望佳所倡导的信息安全在大多数人看来十分超前,当时国内懂得信息安全的人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万事开头难,严望佳决定先从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入手,以先进的安全理念和全新的安全知识进行市场启蒙和产业引导。
    她从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请来3位朋友,与国家信息中心、国际计算机安全协会共同合作出版了《网络安全基础》、《网络安全结构设计》、《计算机网络安全工具》、《防火墙的选型、配置、安装和维护》、《黑客分析与防范技术》等网络安全系列丛书,首次在国内系统地阐释了信息安全的理念和方法。这套网络安全丛书填补了国内空白,为传播安全知识撒下了第一批种子。
    当时国内陆续开始出现防火墙厂商,防火墙的进入门槛不高,易复制,但价值链难以延伸。观望一番之后,严望佳决定专注于少有人问津的入侵检测领域。蔓延、黑客入侵事件的发生而越来越受到关注,网络安全公司纷纷建立。此时,先行一步的启明星辰已顺利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根据当时的市场需求,启明星辰1999年开发出了自己的第一款产品——WebKeeper网站监测与修复系统,这种产品能够有效保护网站,防止网页被非法篡改。产品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市场的积极回应,当年,启明星辰就实现了盈亏平衡。经过审慎的思考,严望佳最终将启明星辰的核心价值锁定在技术门槛较高的入侵检测领域。
    这个看上去颇显柔弱的女子这样看待有过的辉煌战绩:“应该说,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今天的业绩到了明天也许就不是了,甚至会成为你的拖累,因而企业有优势的时候更需要发现更多的点,加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高科技给书生提供了好的发展机会,而在喧嚣的城市里保持自己的风格很难,但是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不希望在压力下丧失自我,干企业平和的心态更重要,事急人急心不急。”这是严望佳的另外一番心得。
    2000年1月24日,江泽民、李岚清、曾庆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了启明星辰公司,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江泽民同志对启明星辰公司给予了充分肯定、亲切的关怀和殷切的期望。生创业代表。参观启明星辰公司自主研发的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国内第一套“千兆入侵检测系统”——天阗千兆入侵检测与预警系统时,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网络安全很重要”,并对海外留学生归国创业报效祖国给予了高度评价。
    “国家领导人对我们的肯定也是对整个海归群体的肯定,国家已经有了很多优秀的企业,但是网络安全是涉及国家安全的事情。”严望佳说。
    在她看来,留学生归国创业成功的关键是需要和本地智慧结合。回顾6年的留学生涯,严望佳觉得除学习到了产业发展最前沿的东西以外,在沃顿商学院工作期间,她还接触到了很多管理思想,并在无意识地受到了影响。
    “管理就是协调资源,从这一点上看,西方的东西很有效,它能够让企业这个大机器规范地运转。而中国文化运用在管理上会增加人文方面的东西,它会成为大机器的润滑剂。避免它在运行的时候发出尖利的叫声。”这是严望佳的感悟。
    很多和严望佳一样归国创业的留学生都有很好的技术背景,“这样的人往往会更强调技术创新,慢慢会意识到营销方面是自己的缺点,而与本地智慧的结合会堵住这块短板。”严望佳在和记者的谈话中,言必称“团队”,津津乐道于她手中的“本地智慧”。
    第一次接触启明星辰的员工,很难分辨出哪一个是公司领导,哪一个是普通员工,员工们都是直呼高管的英文名字,走廊里,也经常能看到公司高层随和地和员工打招呼。在中关村软件园区,启明星辰新盖的一幢两万平方米的大楼落户在此,并与国际知名企业IBM、西门子等为邻,“这里的房子一幢一幢的,且都不高,看上去,有些硅谷的感觉。”严望佳笑了,笑得很美。
    名人励志故事3
    江南春:新年新版新神话
    2016年的钟声刚刚敲响,分众传媒CEO江南春就献上了一份大礼。1月8日,分众传媒?FOCUSMEDIA?股票代码FMCN 正式宣布,将斥资3.25亿美元并购其在楼宇视频广告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聚众传媒。至此,国内75个主要城市的楼宇电视广告有了统一的东家。
    用一个下午茶时间谈来第一笔风险投资的江南春,再次展现了他的闪电速度。短短三周的时间,分众就完成了一件让外界大跌眼镜的事情。
    刷新国内媒体业并购纪录
    根据协议,分众传媒将向聚众传媒的股东共计支付3.25亿美元的合并费用,从而获得聚众100%的股权。其中9400万美元以现金方式支付,另外2.31亿美元将采用向聚众传媒的股东定向增发新股的方式支付。整个交易将在2016年一季度完成,届时,聚众传媒CEO虞锋将加入分众传媒董事会,担任董事会联席主席。
    此次合并的涉及金额,再次刷新了国内媒体业并购的最高纪录,此前的纪录也是由分众传媒创造的,去年10月,分众传媒以不高于1.8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国内最大的社区公寓电梯平面媒体运营商——框架媒体。
    合并后的实体将包含分众传媒、聚众传媒、框架媒介三个品牌。新的分众传媒的商业楼宇联播网将覆盖中国近75个城市,3万多栋楼宇,以及6万多个显示屏,从而全面垄断了国内楼宇视频广告,每天可以接触到一亿多都市主流消费者。全球最大的市场调查公司AC尼尔森的数据称,如今分众与聚众已占据整个行业96.5%的市场。收购聚众巩固了分众在行业中的绝对领导地位。
    新分众路在何方?
    对于新的分众传媒,业界关心的是:未来将如何发展?
    江南春表示,合并后可以加速分众的战略整合,避免恶性竞争,降低成本,在采购和销售领域都形成价格优势。通过两次成功的整合,分众已经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基础,分众将在媒体细分化领域作更深的挖掘,为未来建立中国最大的多媒体户外广告平台打下基础。
    对于未来发展,江南春透露,未来打造的广告发布四大系统网络将包括涵盖高尔夫会所、机场贵宾厅的领袖人士联播网;以写字楼、商住楼为核心的针对商务白领联播网;由航机电视、机场巴士和机场安检、候机厅、宾馆组成的商旅联播网;覆盖大卖场、KTV、酒吧、美容美发厅、健身会所的时尚联播网。未来,分众传媒将使用分众、聚众和框架三个品牌覆盖楼宇电视、社区电视、户外大屏幕等领域,随着业务的发展,产品线还将不断进行细分。新业务如手机流媒体广告会设立独立频道,进入不同市场。
    江南春表示,这次与聚众整合后将构成完整的户外生活圈广告媒介群,可以按照广告媒介所覆盖楼宇的性质来为客户量身定制广告服务。以前很难吸引到诸如奥迪、宝马这样的大客户,但现在我们的渠道已经进入高尔夫球场,面对这样的高端受众,他们很难再拒绝分众。
    业内人士则认为,合并的完成,对于分众来说将增加市场覆盖度,并体现了一个新的户外媒体显示度和库存。分众在合并完成后,会选择做个强势媒体,强调自己是个强势广告发布媒体。
    垄断是非说
    分众与聚众合并占据楼宇广告98%的市场份额,有评论认为这将形成垄断。
    对于垄断一说,分众传媒非常敏感。分众发言人表示,广告市场很大,分众只是占有了一个很小的领域。有数据显示,中国广告市场的整体规模约为1500亿,户外广告总量是120亿,分众和聚众两家公司只占据10多亿的市场份额。
    江南春对此也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关于垄断,一般讲垄断是指对某一个产业,分众与聚众两家的合并,只是对楼宇电视这个产品,形成了一个非常高的进入壁垒,但对中国的户外广告或者是中国的广告来说只是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不能说是从某一个产业的垄断的高度去看这个问题。
    不过,也有学者提出,一个被一家企业统领的产业将不可能是一个健康的产业,分众收购聚众对两家企业而言可能都不是坏事,但是对于楼宇屏幕广告这个产业而言却未必是好事。中国还没有《反垄断法》,这个空隙不会持续太久,这次的并购案将会在相关的立法过程中被反复引用。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教授对此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要形成垄断,市场占有率需要达到50%以上,但是就整个广告市场来说,楼宇广告占据的份额连1%都不到,谈不上垄断。
    名人励志故事4
    余秋雨是着名的文化学者,他的《文化苦旅》和《中国文脉》丛书,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书中对中国文化深刻的反思和认识,让许多人追捧。可你们知道吗,这与余秋雨先生的幼年读书时光有密切的关系。
    余秋雨的童年是在余姚县桥头镇度过的,乡村的生活简单、清贫而又快乐。从上海来的母亲几乎是村里唯一的文化人,在村子里开办了一个免费的识字班。儿时的余秋雨跟在母亲身边玩,竟然也认识了不少字。
    4岁那年,余秋雨背上书包走进了乡村的小学。小学有一个图书馆,有几十本童话和民间故事,十分诱人。但几十本书怎么能满足得了几百名学生呢?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写100个毛笔小楷字才可借得一本书。余秋雨的毛笔字,就是在那时打下的根基。他在回忆那段日子时,曾说:“我正是用晨昏的笔墨,换取了享受《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的权利。直到今天,我读任何一本书都非常恭敬,那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在余秋雨11岁的时候,为了能让他有更好的前途,他们全家借住到上海市区。余秋雨在上海报考了中学。
    中学的图书馆不小,但每天借书都要排长队,而且想借的书十次有九次都被借出去了。后来,余秋雨到处打听,终于知道有一个叫“上海青年宫图书馆”的地方借书比较方便,就立即去申办了一张借书证。青年宫在江西中路200号,快到外滩了。当时正值困难时期,人们每天都吃不饱。余秋雨在晚饭后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青年宫,走到一半就饿了。当他走到图书馆时,离人家关门已经不到一个小时了。从青年宫图书馆把书借出来也不容易,所以余秋雨只能在那里看。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等找到书,就只剩下半个多小时了,能读几页?但是,就为了这几页,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子,每天忍着饥饿走一个多小时,看完再走一个多小时回家。这种如饥似渴的阅读精神怎能不让人为之感动?
    正是少年时那段艰辛的阅读时光,为他今后的文化之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余秋雨的《长者》一文中,我们还看到了余秋雨在年轻时发愤读书的情景。1975年世事纷扰,29岁的余秋雨因肝炎回乡下养病,在恩师盛钟健先生的帮助下,被安排到了奉化山间的一个蒋经国的图书室,专心阅读了当时很难找到的《古今图书集成》《二十四史》《四部丛刊》等书。这简直是上天的一个有意的成全,也使得余秋雨像金庸笔下的人物,仅有高人指点还不够,还让他在某山某洞中获得某种“武功秘笈”。这次阅读对余秋雨无疑是重要的,因为这正好和他在上海戏剧学院的老师张可的指导互为补充,形成双翼:张可指导他接触西方文化,这次他却走进了浩瀚的中国历史。
    关于读书的方法,余秋雨有一个着名的“畏友”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名人励志故事5
    44岁两万一千元创下华为
    1988年,深圳。同样是从国营单位离职的王石,已经靠倒卖玉米,科教仪器发了大财。1988年,王石把自己的“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更名为“万科”,正式洗白。同年12月,万科发行中国大陆第一份《招股通函》,发行股票2800万股,集资2800万元,正式涉足房地产行业。此时的王石不会想到在深圳湾畔一个杂草丛生的地方,另一位中年创业者才刚刚搭起两间简易房舍。
    历史有着惊人的戏剧性,与万科第一批上市不同,后面这家公司后来也成长为千亿规模,但至今未上市。而另一个截然不同是,跟万科吃定国内市场不同,这家企业是典型的“出口转内销”。他们从开始就没享受到什么特别的“政策红利”。这名后起创业者叫做任正非,而这个公司叫做华为。
    1988年,王石37岁,已成为上市公司董事长。而只十几公里之外的简易房里,刚筹集了两万一千元的任正非正准备创业,这一年他已经44岁了。
    英雄莫问出处。话虽这样说,但迟暮真是英雄的天敌。44岁,任正非不但老了,而且被开除,被离婚,从部队转业干部到国企高管,最后到一撸到底,几乎成了孤家寡人。历史总是要通过这样决绝的悲情成就一段佳话,后来无数的传记这样记载那段故事,“1987年,任正非因为工作失误离开南油公司,被逼着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1987年,也是一个草莽英雄起家的年代。1987年,宗庆后靠借来的14万元承包连年亏损的杭州上海校办企业经销部,并开始蹬三轮卖冰棍。1945年出生的宗庆后,这一年刚好42岁。
    1987年,两个日后引领中国经济转折点的人一个刚从清华毕业,赶赴MIT攻读硕士学位。一个即将从杭州师范毕业。他们恰好都出生在1964年,这一年,他们都恰好是23岁。
    去MIT的张朝阳遇见了尼葛洛庞帝,他们是最早投资中国互联网的人。杭州师范毕业的马云创办了海博翻译社,开始了曲折的试错过程。
    1987年,44岁的任正非被迫辞职,离开了转业后分配到的南油公司。是下面这段文字激发我研究1987年的深圳,1988年的中国和这两年的任正非。“一个44岁老男人,经营中被骗了200万,被国企南油集团除名。曾求留任遭拒绝,还背负还清200万债。妻子又离婚,他一个人带着老爹老娘弟弟妹妹在深圳住棚屋,借钱创立了华为公司。已过了冲锋势头,没有资本、没有人脉、没有资源、没有技术、没有市场经验,看谁都比他强的一个人,逆袭成功。用27年把华为带到通讯行业世界第一位置。如果是你也有类似,今天你在哪里呢。”
    翻阅目前市面上的任正非传,基本上这段话的前半部分是有根据的。但后半部分有刻意曲解的成分。任正非当时是有一点点资本的,跟几个朋友一起创业也并非孤家寡人,他从南油退出时已经官至副总经理。而且他处在管制最为宽松的深圳,当时他跟王石一样,靠倒卖产品差价获得第一桶金。而且他们都赶上深圳最适合创业的年代,1988年,那不过是中国的“五月花号”把全中国最不安分的人都带到了这个国境线最南端的小渔港的时候。
    为了说明一个人的传奇其实并不必附会他的苦难过去,并非苦难越多越能衬托一个人的成功意义。44岁的任正非,并不比70多的褚时健缺乏励志性,那些触底反弹的故事只要让人们明白触底不一定会跟着反弹就够了,而不用一直强调底有多深多长。
    任何人,如果灾难足够长,困难足够多,命运足够惨一定是可以被打倒的,所谓活下来的人,三分之一靠努力,三分之一靠人品,三分之一靠运气,概莫能外,缺一不可。后代人写历史,不应老盯着人的意志和主观能动性,这会教坏年轻人,因为大部分走投无路的成功说到底不过是靠了运气之手在背后推了一把而已。
    一个和谐的社会,要靠制造历史并活跃在当下的上一代来鼓励,比如林肯最好的鼓舞对象是1800年代的年轻人,而任正非,王石,宗庆后,马云,鼓舞的是这一代的年轻人。他们的故事曲折离奇且经过了足够的时间考验,远比你看到现在任何互联网+的一夜暴富的传奇有参考价值的多。
    若成功太容易,它的深刻性和参考性就可能不足。同样是成功者,陈天桥和史玉柱可能恰好只是在对的时间抓住了对的行业。“恰好”是统计学里的概率问题,不可能人人学会。
    名人励志故事2020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