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三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传统数学教学里最缺乏的就是对孩子团队意识的塑造,导致很多孩子并没有向别人学习的习惯,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如何提高三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欢迎大家阅读!
    1如何提高三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
    教材是根据小学教学目标和小学生的特征进行编写的,是教学培养的纲要式内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基本都围绕教材展开。因此,小学数学教材对于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的数学教学中教材却并没有被充分地利用起来,很多教材中的内容被当作“多余”的存在,老师授课时也仅仅是完成主要的数学技能传授就结束课程。当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也反映出一些缺点,编写并非十全十美,但是,这里必须要明确的是,尽管教材存在不足之处,但老师授课时要趋利避害,尽可能开发和利用教材中的优良部分,这样既不浪费教材编写者的用心,也可以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
    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数学教材中有“测量”这一课程内容,教材本身的编写就是从各种各样的案例导入这堂课程,有对手指的测量、对书本厚度的测量,还有对课桌的测量,这些都是结合课堂授课本身的特点编写的教材,课程导入也是可以完全在课堂之上就实现的,进而让学生对毫米、厘米、米、千米这些长度单位有一个认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又有几个老师会就地取材带着学生进行这些估计和测量呢?不少老师会直接让学生准备一把十多厘米的测量尺,然后告诉学生毫米刻度、厘米刻度,然后100厘米就是1米。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完全可以学会做题和计算,但是,对这些长度单位的认识到底实现了没有就不得而知,这样的做法就是对教材本身的浪费。相反,如果老师充分利用教材,带着学生跟着教材上的编写进行一个实践,那么对长度的概念一定比前者深入。
    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
    传统数学教学里最缺乏的就是对孩子团队意识的塑造,导致很多孩子并没有向别人学习的习惯,看不到同龄人身上的优点,他们潜意识里所认为的应该学习的对象只有老师。三年级的学生相比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更加有规则和秩序,这个阶段的数学教学也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学习,这样的学习方法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树立起他们的合作意识。
    比如,三年级下册的课本中有“统计”这个学习内容,老师进行授课时,不妨让班里的学生分成小组,然后一起完成一项统计内容,比如四个人一个小组,让他们统计班里的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课后活动是什么,然后进行一个表格汇总,制作出一张汇总表。由他们自己选择活动方式,可以一起进行,可以分工进行,这个过程中老师要给出限定的时间20~25分钟。最后进行整理总结时,速度最快的是哪一组,统计表格最好的是哪一组,最和谐的是哪一组等,这些都是除了结果本身之外老师应该关注的问题,这样不仅是完成一堂数学统计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团队合作的意识以及探究精神。
    2如何提高三年级数学课教学质量
    采取灵活方式进行课堂复习
    “温故而知新”是对知识保持熟悉的重要一环,人的记忆力是有时限的,如果没有一遍又一遍的重温很难让所学的知识保持所有权。并且,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想要透彻地掌握一门知识或者技能就需要不断地训练。虽然小学数学内容并不难,三年级的小学数学内容更是基础性的数学知识,但是三年级的学生还是处于一个“贪玩”的阶段,如果老师不注重之前知识的回顾,那么,所学的东西对这一阶段的孩子还是会生疏。当然,复习很重要,可是复习的方式却不能模式化地进行当时的“课堂再现”,这样很难达到复习的效果,因此,在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时,老师不妨采取一些灵活生动的方式进行,一来可以保持新鲜感,不让复习时间变得无聊而枯燥,二来可以巩固所学内容。
    比如,在学习一万以内的加减法时,老师可能比较注重计算方法和技巧的传达,然后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并引导他们自己寻找不同的计算手段和方式。那么,如果对这堂课进行复习的话,老师不妨采用教科书里面的情景模拟,让全班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同学模拟公交车上、下车的情景,一组同学则根据老师的要求计算人员变化,然后再换角色进行。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数学课的复习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还可以再一次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进行实践。
    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的第一阵地,数学知识有90%是在课堂获得。可是一节课只有45分钟,要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除了课前要花好几个45分钟钻研教材,弄清知识的点和线,知识的结构和分析数学的难点与如何突破,解决难点外,更要善于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同样的课,有的老师上起来轻松愉快,效果又佳,有的老师整堂讲得沉闷,为什么?因为他们关于和谐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她们不单是演讲者、观察者,更是发现者,不断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观察,上课有激情,用感情去点燃学生的智慧,激荡学生的情感波澜。
    后者老师也用心备课,教案无可挑剔,目的明确,内容完备,方法科学,上课有条理,但学生却没有反映,老师只是一个现场播音员,把教案中所写的从头到尾讲一遍,与学生无关,甚至似乎与学生有仇,整节板着脸,是为了上课而上课,然后上完课大叫“学生不配合,没办法教”,而事实上是教师本身没有努力去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而前者是带着强烈的感情走进教室,做到入课堂则情满课堂,登上讲台则情溢讲台,达到开人心智、启人思维的效果。对课堂偶发的不良现象不气恼,对待调皮的学生更是如此,不在课堂上大加批评,有问题的学生,而是留待课后先指出他们的不对之处,再耐心给予讲解,用行动与情感去改变他们,从不放弃他们。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数学知识,完成了学生任务。
    3如何提高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巧设问题启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年级的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几个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继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认识小数”时,教师可以以学生常见的生活情境引入问题,如:“我们在平时逛商场、超市时都会看到商品的价格,其中有些商品的价格并不是整数,那么它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呢?如一包方便面价格写的是1.5,这是一个什么数?它代表的实际价格是多少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就会回想自己购物的情景,他们也会顺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从而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激发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有所提高,课堂上的教学质量也就能得以保证。
    注重多样练习,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练习是巩固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过程,尤其是对于数学这一类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来说,学生只有通过练习―反思,才能真正将知识点弄懂学会,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可以充分借助数学问题“万变不离其宗”的特点,采用一题多解或者一题多变的形式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在精讲精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分析能力,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千克、克、吨”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先请三位学生做一做“背一背”的游戏,其中的一位学生分别尝试背另两名学生,从而使其初步地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然后教师可以拿出不同的物体,如一个苹果、一本书、一盒粉笔,分别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的方式,让学生估计这些物品的重量,考虑到三年级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如果学生猜不出物品的具体重量,教师可以让他们说出这些物品的重量关系。多种教学形式并用的方式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也有助于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设计练习题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增加练习的新颖性,如进行等量换算(3千克= 克)、比较大小(2克○2千克)等,从而让学生在练习中真正地掌握这些质量单位,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如何在教学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自读自讲,学生主动实践。
    首先,要教会学生阅读课本,积极鼓励学生去阅读课外读物。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有计划地选取部分内容让学生自读。当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疑难问题时,教师根据情况可不直接给学生解答,而是让学生打开课本,指出与该问题有关的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等所在的章节,让学生阅读,使其在问题与课本内容之间进行联系。这样做,由于积极创设了促进学生读书的情境,学生对课本内容产生兴趣,从而让他们为解决疑难、探究问题、发现知识而去阅读课本、激发起读书的热情。另外,要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出色数学课外读物,让他们扩大视野,开拓思路,猎取知识,提高能力。其次,培养学生用恰当的例子去简述课本内容。简述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如果学生能用恰当的例子奉简述课本某章节或片断的内容,说明他已较为透彻地理解了相关内容。开始时,学生会有困难,老师要做出示范。简述课本内容可以作为课外作业布置给学生,也可以作为考查内容,长期下去,课本对学生不再是陌生僵死的东西j而是可以驾驭的活生生的材料了。再次,变换不同方式,让学生表述数学题目。一个数学题目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叙述,这可以使学生把一个生疏的问题变成熟悉的问题,从而得以解决。它有助于避免学生在解题时重视题目的“数字”部分,忽视“文字”叙述部分,而文字部分往往能启发解题思路。
    对学生延迟评价,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应运用延迟评价的原则,丰富想象力,腾出自由的场地。在学生一头提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比如在较复杂的反比例应用题的练习中,有一题“一堆煤实际每天只烧2.4吨,比计划每天节约0.6吨,这堆煤计划可以烧96天,实际可以烧多少天?”学生误列为:(2.4-0.6)X=0.4×96,这时,教师就可利用延迟的原则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自纠。你是根据什么列等式的?式中(2.4-0.6)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怎样理解实际每天比计划节约0.6吨?那么(2.4-0.6)表示原计划每天用煤量吗?要求原计划每天用煤量应该怎样列式?(2.4+0.6)与谁相乘才是正确的?通过上述问题的思索,将本来要教师讲解分析的难点,变为学生自己探索的内容。在探索中学会思考方法,培养自我纠偏的良好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知识比从自己成就中吸取的知识更多,错误与探索相联姻,相交合,才能孕育出真理。”在教学中,教师可应用错例,及时地放大错例,或设计相应的选择、判断题,让学生在正确与错误的探索中不仅“知其错,而且知其所以错”。只有对“错例”进行理性反思、辨别异同,探寻“病根”,才能对症下药。
    如何提高三年级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