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改善自己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不是口头上若干形容词的集合,而是体现在对各方面细节的注重,以及基础工作的切实执行。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7种角度改善你的学习态度
    第一,你做了多少题?
    做题量,最能直接看出孩子自身的学习态度。
    做题不是越多越好,盲目刷题只会让你疲惫不堪。但是,如果一个学生能主动做题,做题量超越了平均水平,那么就说明这个孩子学习态度还不错。在任何国家,不大量刷题,都很难做到举一反三,很难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方法。
    做题量大,就好比农民有了几十亩地,稍加点拨和投入,就能学会机械化种植,产量突飞猛进。做题量小,就好比只有几亩地,再怎么精耕细作,最多也只能填饱肚子。所以,最好不要一上来就问,数学该怎么学?作文该怎么写?先耐下心来,多做几套题吧。
    学习是个先苦后甜的过程,无论别人把后面的“甜”描述得多么可口鲜甜,你都得学会自己主动咽下前面的“苦”。
      
    第二,你平时用什么辅导资料?
    能否选择出合适的辅导资料,直接体现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多做题虽很好,但是要做好题,买好书,而不是随便一种“全解”“全讲”“全练”就行。去书店一看,教辅资料琳琅满目,不少是胡拼乱凑,滥竽充数。衡中之所以出成绩,就在于全面使用自己组编的作业资料,集各家资料之精华,效果怎会不好?
    另外,如果学生主动购买额外的学习资料,就说明孩子有主见,知道多做题做练习的重要性,已经有初步的独立学习能力了。如果,这位学弟学妹还能具体说出,自己选购的是哪家的资料,比较了哪些资料,为什么选这家的练习册,就说明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独立学习能力了。
    最后,悄悄说一句,这个过程,意味着孩子从“做题人”思维到“命题人”思维的转变:“我,年纪还小,不会命题,但是我能选出好题啊!我做得好题越多,不就更接近命题人的想法和思路了吗?”
      
    第三,做卷子多,还是做练习册多?
    刚上初中的时候,我爸总是强调要“多做卷子”。幸亏我没听他的,否则不知道得多走多少弯路。
    这是因为,成套的卷子,特别是自己买的,只能帮助你熟悉考点,不能帮助你掌握知识点,更无法帮助你夯实基础,掌握一些细小的知识点。这就导致,有些同学看似做卷子多,实际上是平时不努力,考前抱佛脚,刷了一些卷子,却还是错过了大量的考点,最后成绩不理想。
    还有一些同学,平时练习册跟着做,但是不想做成套的卷子,觉得题太多、太耗费时间了,不如看看笔记。结果,考场上,要么时间安排前松后紧,没做完卷子,要么过于紧张,计算频频失误,低级错误数不胜数。
    这是因为,练习册固然细致全面,但是平时做作业的心态不同于考场考试的心态。往往是谁心态更稳,谁就更能拿全自己应该会的分数。
    另外,不同知识点之间,可以综合出题。做套卷,可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点的能力。
      
    第四,你写了多少笔记?
    很多家长说,俺孩子回家可刻苦啦,老老实实学习。我问他们,孩子课堂上表现怎么样呢?他们说,不知道,我们也没法盯着孩子上课啊。
    要知道,课堂才是主战场。在学校,每天学习大概八小时,在家学习,撑死也就再多四个小时,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那么,拿什么证明自己的听课效率呢?你光说自己目不转睛不行,最好的证据,就是全面而细致的笔记。笔记不一定要多工整,自己能看懂就行,但一定要全面和细致。
    最可惜的一类学生是,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觉得课程内容挺简单的,老师讲的知识早就会了,不如白天随便上上课,回家再自己学学。相当一批喜欢挑灯夜读的孩子,其实脑瓜很聪明,但就是懒得听课,导致自己最终败在细节和疏忽之处。
      
    第五,你能记住自己的考试成绩和排名吗?
    你说你爱读书,那么,你能说说你最近读了哪本书吗?能说说你最喜欢的作者是谁吗?
    你去公司面试,公司的hr问你,你能说一下你去年的销售业绩吗?你嘟嘟囔囔说不出具体数字,只能说自己吃苦耐劳,不怕折腾。你说,公司会录用你吗?
    再比如,你去医院看病,却对医生隐瞒既往病史,不说自己有高血压糖尿病,导致自己吃错了药,这应该怪谁呢?
    少年人,往往不知道考试评测的可贵,总是想隐瞒分数,避而不谈,却直到工作了,再也没有卷面考试了,才发觉自己一头雾水,再也找不到高人帮助自己评估各方面实力,进而不知道自己该发展哪方面长处,重点培养哪方面能力,一番折腾却毫无建树。
    其实,卷面分数,就是你的“体检指标”。体检报告还没细读,光惦记着吃什么补品了,这样审题能好吗?
    记住哪科排名不好,自然会更加注意和着重发力;记住哪个题型不好,自然会更加有针对性地练习某种题型。更何况,如果连考试分数和排名,这几个数字都记不住,如何敢相信,你真的知道自己不懂哪方面知识点呢?
    成绩暂时不理想不要紧,记住它,知耻而后勇,化耻辱为力量,早日迎头赶上。偷偷告诉你,其实,并没有人愿意在意你考了第几名。真正在乎的,只有你和你的父母。
      
    第六,知道哪道题得分不好吗?
    说实话,这个要求颇有难度。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学生,不是尖子生,也算是优秀生。
    还是拿数学举例。数学该怎么学?多做题啊!
    但是,数学很多模块啊,做哪部分的呢?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哪部分得分低,那么,你怎么有针对性地去训练?有的同学一说刷题就来劲,兴致勃勃从一本书的第一页开始做起,结果一学期过去了,还没做到自己真正薄弱的版块,白忙活一场。
    特别是对于初三和高三的学生来说,你们仔细对比一下历年的考试真题,就会发现,某个题号的出题规律,总是出那么几种题。你要是大概知道自己哪道题做不好,学习就更有针对性了。
    要知道,不同类型的题、不同版块的题,对应的做题方法和整理方法也是不一样的。知道哪儿疼,才能治好哪儿。对于初三和高三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格外重要。
      
    第七,这一科,你们班里谁是学霸?
    有句话叫,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学霸放寒假。在学校,班里的学霸做了什么,你一目了然,还可以时常请教。可是,在寒假里,学霸自己又学了点啥,你可是两眼一抹黑,啥也看不见。
    班级里最“有用”的职位是什么?就是课代表。你哪门课不好,就主动当哪门课的课代表,一来有更多机会请教老师,二来有更多机会观察这一科的学霸,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我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多学习方法呢?就是因为我经常客串不同科目的课代表,细致观察过许多真正的学霸的学习方法,自然能比着葫芦画瓢,用到自己身上。
    所以,不一定非要花大价钱请一对一老师辅导,不妨先观察某一科目比自己好的同学,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再对照自己查找不足,问题就会一览无余,前途也就一片光明。
    很多时候,埋头苦学的效果,确实比不上“他山之石”的指点和启发。良好的班级氛围,不单单指班级同学都在埋头苦学,还应该主动寻找“他山之石”对照自己,人人争当他人眼里的“他山之石”。
    正确的学习态度与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温故而知新
    温,温燖之义。燖者,以火熟物。后人称急火曰煮,慢火曰温,温犹习也。故字有两解。一曰:旧所闻、昔所知,为故;今所得、新所悟,为新。二曰:故如故事、典故。六经皆述古昔,称先王。知新,通其大义,以斟酌后世之制作,如汉代诸儒之所为。
    2.可以为师
    依前解,时时温习旧得,而开发新知,此乃学者之心得。有心得,斯所学在我,能学即能教,故曰可以为师。若分温故知新为两事,故是外面所得,新仍是里面所得,总之,皆是记问之学。所学在外,则知识无穷,记问虽博,非同心得,即非能学,即非能教,仅成稗贩,何足为师?然心得亦非凭空自创,乃从旧闻中,开悟新知,使内外新旧融会成一,如是始可谓之学。依后解,事变无穷,所谓新者,皆古所未经,师所未传,若仅温故,不能知新,则必有学绝道丧之忧矣。故惟温故而能知新,始能胜任为师。此两解,言虽异,而义一,学者细参之。
      
    先生说:从阅读古人经典中,开创出新的体悟,这样经典才可以为吾师。
      
    本章讲述阅读经典的学习方法。只知道背诵经典,而不能开出新义,这样的阅读方式是无法担任吾师的。《礼记.学记篇》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何以故?因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读了经典之后,通过自己体会、体悟之外,还必须经过生活的实践,方能体证经典的意义;故“经典”是生命的学问,非是知识的学问。
    所谓“温故而知新”,此“故”逝人的智慧,此“新”是今人的体悟;如此,将传统引进现代,让经典回归生活,方可让经典作吾人之师。若仅限于记诵稗贩,不能开出新义,即不足以为师,其义蕴深长。
    此外,“故”与“新”二字涵义为何?“故”是传统,“新”是时代;不是推翻传统,重新制造。没有旧的,何来新的?此即是“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怎么改善自己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