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知识点:自然灾害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学习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地理知识点:自然灾害
    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
    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1) 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 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 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2)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
    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
    (1) 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 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恢复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