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点


    一切知识都源于无知,一切无知都源于对知识的认知。最根深蒂固的无知,不是对知识的无知,而是对自己无知的无知。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1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1)时间:公元前138年
    (2)目的:联络大月氏(zhi),共同夹击匈奴。
    (3)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1)时间:公元前119年
    (2)目的: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3)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联系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设想一下在“开西域之迹”的过程中,张骞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
    (1)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等;(2)张骞的优秀品质:具有坚强的意志,不畏牺牲,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忠于祖国、信守承诺、不辱使命。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1)开辟时间:汉武帝时
    (2)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3)商品:中国的丝绸、漆器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各国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还有多种乐器和歌舞等输入中国。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
    路线: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
    3、地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护的设置:
    (1)时间:公元前60年
    (2)职责: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2)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2、东汉班超出使西域:东汉明帝时,班超出使西域,还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大一统”,一方面是指国家的大统一,另一方面是指国家的统治权要一统于皇帝。
    “大一统”是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大一统的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1.政治上:采纳主父偃建议,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设立刺史。
    2. 思想上: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3. 经济上:把铸币权、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4.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影响: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加强思想统治。影响: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过程: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随后汉武帝又找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在于: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
    ◆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最高学府),地方设立官学,推行儒学教育。
    ◆汉武帝首创年号纪年。★如何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西汉国力最为强盛。他破格任用贤良之人,进行改革,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巩固了大一统,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但是,汉武帝后期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奢侈浪费,重用酷吏,导致社会动荡,农民暴动。汉武帝颁布罪已诏,知错就改,避免了一场严重的社会危机。汉武帝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议一议: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
    (1)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
    (2)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
    (3)“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3
    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1、时间:公元前202年
    2、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3、建立者:刘邦,即汉高祖
    二、休养生息政策
    1、汉初形势:汉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2、原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3、措施
    (1)“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2)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鼓励耕织。
    (3)轻徭薄赋(实行“什五税一”),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的减免徭役及兵役。
    4、作用
    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三、“文景之治”(道家思想,无为而治)
    1、原因: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2、措施
    (1)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2)减轻刑罚: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
    (3)提倡节俭: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汉文帝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
    3、结果: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文景之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4
    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
    1、(1)过程: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
    (2)原因:①人民希望过上安定生活。②秦经过商鞅变法后,实力超过东方六国。③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3)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秦朝的建立
    (1)时间:公元前221年
    (2)建立者:嬴政(秦始皇)
    (3)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
    (4)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进入封建社会)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国家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2)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3)在地方上,废分封,立郡县。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
    (1)政治上:确立中央集权制度。采用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废分封,立郡县。
    (2)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文字,后来又推行一种新的字体——隶书(文化上);焚书坑儒(思想上)。
    (3)经济上: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为标准货币;统一度量衡。
    (4)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开凿灵渠。
    (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丞相的职责:行政。太尉的职责:军事。御史大夫的职责:监察。
    ★秦朝的地方制度:郡县制。
    ★秦朝的标准文字是小篆,后推广隶书。货币的标准样式是圆形方孔半两钱。
    ★经济文化措施的影响:促进了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焚书坑儒”目的:加强思想统治。影响: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秦长城起至点: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向秦始皇建议实行郡县制和焚书坑儒的是李斯。
    ★秦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如何评价秦始皇?
    答: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者,他是一位功过都很鲜明的历史人物。
    (1)功主要表现在:①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②创立“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废分封,立郡县,创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③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④修长城,御匈奴。
    (2)过主要表现在:①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徭役、兵役、赋税沉重,刑法严酷。②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总之,有功有过,功大于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5
    百家争鸣
    1、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
    (1)儒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作《论语》(由弟子整理)。
    (2)思想主张: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治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苛政猛于虎)
    教育成就:①创办私学;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③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3)地位: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4)影响:儒家思想在西汉汉武帝时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5)评价: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2、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
    (1)道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作《道德经》(也称《老子》由弟子整理)。
    (2)思想主张:①顺应自然;②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3)政治主张:“无为而治”(西汉初期休养生息政策的指导思想,最终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库充盈的统治局面,即“文景之治”)
    3、百家争鸣(战国)
    (1)出现的原因:①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根本原因)。②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
    (2)诸子百家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有用。(为什么?因为它的严厉刑法,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建立封建统治和强大的中央政权。)
    ◆兵家:①春秋:孙武,创始人,代表作《孙子兵法》,主张“知彼知己,百战不殆”;②战国:孙膑,代表作《孙膑兵法》。
    (3)百家争鸣的影响:各家相互辩驳,又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