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中知识点总结专题


    一个好习惯,让你获得快乐,在学习中你就不会觉得累,在生活中,面对困难你就不会逃避,会迎难而解。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地理高中知识点总结专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高中知识点总结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组成的有机整体。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貌(地形)、水文、土壤、生物(植被)。
    2.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
    表现:
    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发展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形成干旱的环境特征,其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环境的特征。
    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如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以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气候:
    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如:中等水热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积累最多。
    (温带半湿润环境下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地貌形态以及生物的活动)
    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如:湿热条件下风化壳最厚,土壤层厚度大。干旱或者寒冷条件下,风化壳薄,土壤层也薄。
    生物: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没有生物的参与(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
    (成土母质→低等植物生长→原始土壤→高等植物生长→成熟土壤)。
    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地土壤。
    地形: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作用于土壤。如土壤的垂直地带分布。
    陡峭的山坡:地表物质迁移速度快,难发育深厚的土壤。
    平坦的地方:地表物质的侵蚀速度慢,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发育深厚的土壤。
    阳坡:温度条件好,但蒸发旺盛,水分较差,阴坡反之。
    人类活动:
    积极影响——改造自然土壤为各种耕作土壤;如水稻土。
    消极影响——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等)
    4.环境的整体性要求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因为:
    ⑴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⑵某种单项资源,甚至单项资源的某一部分,都与其他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
    ⑶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
    ⑷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
    地理高中知识点总结2
    地理关联示意图
    地理关联示意图指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或结构特征的组合图形。关联示意图通常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素联网成图,使复杂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简明化,对理解各种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认识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规律等都有重要作用
    在判读关联示意图时,首先应弄清楚该图的核心主题,认真读懂图意,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其次根据图中信息进行联想,回忆相关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判断。
    有的关联示意图会留几个空框要求考生填空或选择填空,在推理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从最简单、最有把握的方框入手,当已知条件逐渐增多时,再推理其他空白处的内容就相对容易了。
    判读联系图时一定要在完成了各框内容之后,利用所掌握的概念、原理、分布规律等将所填内容验证一遍,确保其正确性。
    在判读关联图时,主要应遵循以下几步:
    第1步:读图名及图文材料,把握关联图的中心内容,明确关联图的主题。
    第2步:明确关联图中各要素的地位、作用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关系。注意图中的各环节、图框、箭头及箭头指向,即关联图中的关联性。一般图框表示环节,箭头表示关联过程,箭头指向表示关联的因果关系。
    第3步:依据图框所指要素及箭头逐个分析图框之间的关联性、图中各环节包括哪些要素、箭头由哪个环节指向哪个环节等。
    第4步:进行各部分间的因果推理,找出规律,并进行文字表述。地理关联图的分析就是逻辑推理过程,关键是将关联图所表达的地理原理、过程或规律用文字表达出来,进行图文转换。
    除上述一般方法外,具体的题目也有具体的解题技巧。
    地理高中知识点总结3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方法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在进行分析时,从思路上来讲要依据以下程序:区域地理位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问题的危害→产生的原因→治理措施。
    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
    湿润区地表植被稀疏,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干旱农业区的不合理灌溉,容易造成土壤盐渍化;牧区过度放牧、过度呈殖等,容易造成土地荒漠化。
    3.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
    (1)自然原因: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植被覆盖率、地质特点等。
    地形原因:海拔、地势起伏状况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山地陡坡易发生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
    气候原因:气温、降水、风力、风向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荒漠化通常与气候干旱、风力大有关,水土流失通常与降水集中、多暴雨有关。
    土壤原因:土壤特性会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如黄土高原的土壤以粉砂颗粒为主,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易崩解,会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
    植被原因:植被破坏会引发多种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气候变暖、地下水水位下降、滑坡、泥石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河流原因:河流流量的大小、侵蚀强度等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关系。如泥石流、水土流失的发生等。
    (2)人为原因:主要从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等角度分析。
    农业结构单一或不合理,会导致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遭到破坏;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如柴草的大量使用,会导致植被破坏、秸秆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3.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或对策
    (1)针对自然因素的措施
    根据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从减弱或消除自然因素对环境问题影响的角度分析对策。例如,水土流失的产生与地形坡度有关,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2)针对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对策
    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例如,毁林开荒~退耕还林;围湖造田~退耕还湖;陡坡垦荒~立体农业;农业结构单一~多种经营。
    (3)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把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问题。例如,我国南方丘陵地区,要治理水土流失,最好的措施就是发展立体农业;我国牧区的荒漠化治理,除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外,还要加强人工草场建设;我国东北林区,除了保护森林外,还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地理高中知识点总结4
    影响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
    1.位置: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1)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
    (2)锋面: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
    (3)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干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4.洋流: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例如,澳大利亚的荒漠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的广大地区,除副高控制外,还受信风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再如,北极圈内的海港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就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5.植被和水文状况: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
    6.人类活动:城市湿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雨岛效应是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效区多。
    地理高中知识点总结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