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知识点整理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数学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数学知识点1
    1.总体和样本
    在统计学中,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
    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
    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
    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
    2.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
    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3.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抽签法;随机数表法;计算机模拟法;使用统计软件直接抽取。
    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①总体变异情况;②允许误差范围;③概率保证程度。
    4.抽签法:
    (1)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
    (2)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
    (3)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
    例:请调查你所在的学校的学生做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
    5.随机数表法:
    例:利用随机数表在所在的班级中抽取10位同学参加某项活动。
    系统抽样
    1.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
    把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再计算出抽样距离,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第一个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
    K(抽样距离)=N(总体规模)/n(样本规模)
    前提条件:总体中个体的排列对于研究的变量来说,应是随机的,即不存在某种与研究变量相关的规则分布。可以在调查允许的条件下,从不同的样本开始抽样,对比几次样本的特点。如果有明显差别,说明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承某种循环性规律,且这种循环和抽样距离重合。
    2.系统抽样,即等距抽样是实际中最为常用的抽样方法之一。因为它对抽样框的要求较低,实施也比较简单。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有某种与调查指标相关的辅助变量可供使用,总体单元按辅助变量的大小顺序排队的话,使用系统抽样可以大大提高估计精度。
    分层抽样
    1.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用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两种方法:
    1.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按照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从各层中抽取。
    2.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将各层中的元素按分层的顺序整齐排列,最后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2.分层抽样是把异质性较强的总体分成一个个同质性较强的子总体,再抽取不同的子总体中的样本分别代表该子总体,所有的样本进而代表总体。
    分层标准:
    (1)以调查所要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变量或相关的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
    (2)以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突出总体内在结构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以那些有明显分层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
    3.分层的比例问题:
    (1)按比例分层抽样:根据各种类型或层次中的单位数目占总体单位数目的比重来抽取子样本的方法。
    (2)不按比例分层抽样:有的层次在总体中的比重太小,其样本量就会非常少,此时采用该方法,主要是便于对不同层次的子总体进行专门研究或进行相互比较。如果要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时,则需要先对各层的数据资料进行加权处理,调整样本中各层的比例,使数据恢复到总体中各层实际的比例结构。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1、本均值:
    2、样本标准差:
    3.用样本估计总体时,如果抽样的方法比较合理,那么样本可以反映总体的信息,但从样本得到的信息会有偏差。在随机抽样中,这种偏差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我们用样本数据得到的分布、均值和标准差并不是总体的真正的分布、均值和标准差,而只是一个估计,但这种估计是合理的,特别是当样本量很大时,它们确实反映了总体的信息。
    4.(1)如果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共同的常数,标准差不变
    (2)如果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乘以一个共同的常数k,标准差变为原来的k倍
    (3)一组数据中的值和最小值对标准差的影响,区间的应用;
    “去掉一个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中的科学道理
    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1、概念:
    (1)回归直线方程(2)回归系数
    2.最小二乘法
    3.直线回归方程的应用
    (1)描述两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利用直线回归方程即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依存的数量关系
    (2)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把预报因子(即自变量x)代入回归方程对预报量(即因变量Y)进行估计,即可得到个体Y值的容许区间。
    (3)利用回归方程进行统计控制规定Y值的变化,通过控制x的范围来实现统计控制的目标。如已经得到了空气中NO2的浓度和汽车流量间的回归方程,即可通过控制汽车流量来控制空气中NO2的浓度。
    4.应用直线回归的注意事项
    (1)做回归分析要有实际意义;
    (2)回归分析前,先作出散点图;
    (3)回归直线不要外延。
    高二数学知识点2
    一、不等式的性质
    1.两个实数a与b之间的大小关系
    2.不等式的性质
    (4)(乘法单调性)
    3.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
    (2)如果a>0,那么
    (3)|a?b|=|a|?|b|.
    (5)|a|-|b|≤|a±b|≤|a|+|b|.
    (6)|a1+a2+……+an|≤|a1|+|a2|+……+|an|.
    二、不等式的证明
    1.不等式证明的依据
    (2)不等式的性质(略)
    (3)重要不等式:①|a|≥0;a2≥0;(a-b)2≥0(a、b∈R)
    ②a2+b2≥2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号)
    2.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1)比较法:要证明a>b(a0(a-b<0),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比较法.
    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
    (2)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依据不等式的性质和已证明过的不等式,推导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综合法.
    (3)分析法:从欲证的不等式出发,逐步分析使这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所需条件已判断为正确时,从而断定原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分析法.
    证明不等式除以上三种基本方法外,还有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
    三、解不等式
    1.解不等式问题的分类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3)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不等式.
    ①解一元高次不等式;
    ②解分式不等式;
    ③解无理不等式;
    ④解指数不等式;
    ⑤解对数不等式;
    ⑥解带绝对值的不等式;
    ⑦解不等式组.
    2.解不等式时应特别注意下列几点:
    (1)正确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正确应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增、减性.
    (3)注意代数式中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3.不等式的同解性
    高二数学知识点3
    1.数列的定义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数列的项
    (1)从数列定义可以看出,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如果组成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不是同一数列,例如数列1,2,3,4,5与数列5,4,3,2,1是不同的数列
    (2)在数列的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在同一数列中可以出现多个相同的数字,如:-1的1次幂,2次幂,3次幂,4次幂,…构成数列:-1,1,-1,1,….
    (4)数列的项与它的项数是不同的,数列的项是指这个数列中的某一个确定的数,是一个函数值,也就是相当于f(n),而项数是指这个数在数列中的位置序号,它是自变量的值,相当于f(n)中的n
    (5)次序对于数列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有几个相同的数,由于它们的排列次序不同,构成的数列就不是一个相同的数列,显然数列与数集有本质的区别.如:2,3,4,5,6这5个数按不同的次序排列时,就会得到不同的数列,而{2,3,4,5,6}中元素不论按怎样的次序排列都是同一个集合
    2.数列的分类
    (1)根据数列的项数多少可以对数列进行分类,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在写数列时,对于有穷数列,要把末项写出,例如数列1,3,5,7,9,…,2n-1表示有穷数列,如果把数列写成1,3,5,7,9,…或1,3,5,7,9,…,2n-1,…,它就表示无穷数列.
    (2)按照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或数列的增减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常数列.
    3.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其内涵的本质属性是确定这一列数的规律,这个规律通常是用式子f(n)来表示的,
    这两个通项公式形式上虽然不同,但表示同一个数列,正像每个函数关系不都能用解析式表达出来一样,也不是每个数列都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有的数列虽然有通项公式,但在形式上,又不一定是的,仅仅知道一个数列前面的有限项,无其他说明,数列是不能确定的,通项公式更非.如:数列1,2,3,4,…,
    由公式写出的后续项就不一样了,因此,通项公式的归纳不仅要看它的前几项,更要依据数列的构成规律,多观察分析,真正找到数列的内在规律,由数列前几项写出其通项公式,没有通用的方法可循.
    再强调对于数列通项公式的理解注意以下几点:
    (1)数列的通项公式实际上是一个以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为定义域的函数的表达式.
    (2)如果知道了数列的通项公式,那么依次用1,2,3,…去替代公式中的n就可以求出这个数列的各项;同时,用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可判断某数是否是某数列中的一项,如果是的话,是第几项.
    (3)如所有的函数关系不一定都有解析式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
    如2的不足近似值,精确到1,0.1,0.01,0.001,0.0001,…所构成的数列1,1.4,1.41,1.414,1.4142,…就没有通项公式.
    (4)有的数列的通项公式,形式上不一定是的,正如举例中的:
    (5)有些数列,只给出它的前几项,并没有给出它的构成规律,那么仅由前面几项归纳出的数列通项公式并不.
    4.数列的图象
    对于数列4,5,6,7,8,9,10每一项的序号与这一项有下面的对应关系:
    这就是说,上面可以看成是一个序号集合到另一个数的集合的映射.因此,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这里的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它的自变量只能取正整数.
    由于数列的项是函数值,序号是自变量,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和解析式.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数列是可以用图象直观地表示的.
    数列用图象来表示,可以以序号为横坐标,相应的项为纵坐标,描点画图来表示一个数列,在画图时,为方便起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两条坐标轴上取的单位长度可以不同,从数列的图象表示可以直观地看出数列的变化情况,但不精确.
    把数列与函数比较,数列是特殊的函数,特殊在定义域是正整数集或由以1为首的有限连续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其图象是无限个或有限个孤立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