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各类知识点


    在学习上我们要做到积少成多,争取每天进步一点。路就在你脚下,只要走,就能到达远方。保持平常心,营造好环境,扬起常笑脸,轻松迎高考。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数学各类知识点,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高三数学各类知识点1
    ①正棱锥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②正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正棱锥的高、侧棱、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⑶特殊棱锥的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位置:
    ①棱锥的侧棱长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的外心.
    ②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的外心.
    ③棱锥的各侧面与底面所成角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内心.
    ④棱锥的顶点到底面各边距离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内心.
    ⑤三棱锥有两组对棱垂直,则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三角形垂心.
    ⑥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三角形的垂心.
    ⑦每个四面体都有外接球,球心0是各条棱的中垂面的交点,此点到各顶点的距离等于球半径;
    ⑧每个四面体都有内切球,球心
    是四面体各个二面角的平分面的交点,到各面的距离等于半径.
    [注]:i.各个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且底面是正方形的棱锥是正四棱锥.(×)(各个侧面的等腰三角形不知是否全等)
    ii.若一个三角锥,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则第三对角线必然垂直.
    简证:AB⊥CD,AC⊥BD
    BC⊥AD.令得,已知则.
    iii.空间四边形OABC且四边长相等,则顺次连结各边的中点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iv.若是四边长与对角线分别相等,则顺次连结各边的中点的四边是一定是正方形.
    简证:取AC中点,则平面90°易知EFGH为平行四边形
    EFGH为长方形.若对角线等,则为正方形.
    高三数学各类知识点2
    一、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结构特征
    图例
    棱柱
    (1)两底面相互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2)侧棱平行且相等.
    圆柱
    (1)两底面相互平行;(2)侧面的母线平行于圆柱的轴;
    (3)是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棱锥
    (1)底面是多边形,各侧面均是三角形;
    (2)各侧面有一个公共顶点.
    圆锥
    (1)底面是圆;(2)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棱台
    (1)两底面相互平行;(2)是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
    圆台
    (1)两底面相互平行;
    (2)是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
    球
    (1)球心到球面上各点的距离相等;(2)是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二、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三、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
    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四、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
    ①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
    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五、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h'为斜高,l为母线)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4)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高三数学各类知识点3
    1、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
    (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
    fn(A)=为事件A出现的概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A与试验总次数n的比值,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
    3.1.3概率的基本性质
    1、基本概念:
    (1)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
    (2)若A∩B为不可能事件,即A∩B=ф,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
    (3)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
    (4)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P(A)+P(B)=1,于是有P(A)=1—P(B)
    2、概率的基本性质:
    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
    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
    3)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P(A)+P(B)=1,于是有P(A)=1—P(B);
    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件A发生且事件B不发生;(2)事件A不发生且事件B发生;(3)事件A与事件B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1)事件A发生B不发生;(2)事件B发生事件A不发生,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3.2.1—3.2.2古典概型及随机数的产生
    1、(1)古典概型的使用条件: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所有结果的等可能性。
    (2)古典概型的解题步骤;
    ①求出总的基本事件数;
    ②求出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然后利用公式P(A)
    3.3.1—3.3.2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1、基本概念:
    (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A)=
    (3)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