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著名的导游词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处北纬26°50′至36°53′,东经78°25′至99°06′之间,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西藏著名的导游词,欢迎大家参阅。
    西藏著名的导游词1
    山南是指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南地区,横阔420公里,纵长329公里,总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域。沿西南方向逶迤的喜玛拉雅山脉将不丹、印度与山南分隔。山南北跨雅鲁藏布江曲水大桥达拉萨,溯江而上往西可至日喀则,相反则抵达西藏平均海拔最低的地区--林芝。
    山南海拔3600米,气候温和,属典型的高原河谷平原地区。冈底斯、喜玛拉雅等高大山脉的巍然夹峙,使得此地降水颇丰,气温也不似藏西、藏北那般严寒。横贯于山南中部的雅鲁藏布江正处中游,江面开阔,支流众多,宽十数公里、长几十公里不等的河谷多有分布。河谷两侧山地的高处是牧场,腰部是森林,谷底及河口则是肥沃的农田,最适宜于青稞、荞麦、小麦等高原农作物生长,是历史悠久的人类聚居区和农业发达区,自古享有“西藏粮仓”之美誉。
    山南地区以泽当镇为地区中心,山南地区下辖12个县,现有藏、汉、回、门巴、珞巴等民族共29万多人口,其中藏族占98%。
    山南是西藏自治区最富庶、历史文化渊源最深厚的地区。由高地农业文明发展壮大而起的吐蕃王朝便是自山南兴起的,因此,山南又被称为西藏文明的发祥地并两度成为西藏史上的统治中心。群峰、湖泊、温泉、河谷组成了山南独特的地理风光,雅砻河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这里有吐蕃王朝时期留下的藏王陵墓群、西藏第一座寺庙--桑耶寺、雍布拉康、昌珠寺等著名的古寺、文化遗迹。悠久历史留下的丰厚的文化遗产以及神秘的宗教文化使山南成为旅游者向往之地。
    西藏著名的导游词2
    那里是最接近阳光的地方,空气因而透明;那里是最接近神明的地方,心灵因而宁静;那里是最后的世外桃源,憧憬因而向往……
    昌都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澜沧江上游,是西藏自治区的东大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昌都地处三河一江地区(昂曲、扎曲、色曲、澜沧江),藏语意为“水汇合口处”。
    昌都是雪域高原的另一个世界,是锁在横断山脉深处的一片净土,孕育着神秘、孕育着恢弘、预支育着古老而独特的高原文明。这里湛蓝的天空、苍茫的草原、神山圣湖、亘古雪峰,无一不向世人昭示着永恒的魅力。而那独特多姿的康巴风情、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也对人们充满了无尽的诱惑。
    昌都地处著名的横断山脉,这里山高谷深,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以及它们的60多条支流像条条玉带般盘绕其中。俯瞰昌都,万峰突起,气势磅礴,座座山脉犹如巨龙昂首。遥望远方,群山峥嵘,江河纵横,牛羊成群,真让人仿佛置身于雄伟壮丽的画卷之中。
    昌都地区高山峡谷相间排列,特有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大面积的森林,林海茫茫,一望无垠,树种多达1500余种,珍稀树种繁多。
    广阔的森林和草原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之地。在昌都,野生动物多达400多种,约占西藏的80%。珍稀动物有滇金丝猴、金钱豹、藏羚、白唇鹿、黑颈鹤、猞猁、盘羊、马熊、锦鸡等。在许多地方,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呈现出一派最美丽的自然画卷。
    昌都地形复杂,许多地方从谷底到山顶相差2000多米。因此自然景色带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山下是地毯似的草场,山腰是莽莽的森林,再上是五颜六色的杜鹃花丛,而山顶则是终年不化、重峦起伏的雪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昌都地区的典型气候特征。
    昌都不但风光秀美,人文景观也独具魅力。作为康巴文化的腹地,昌都人文景观丰富独特,多彩多姿,极具神秘色彩。茶马古道的沿线囊括了西藏原始宗教到藏传佛教各个教派的寺庙。
    昌都在藏语里是水岔口的意思,扎曲、昂曲两条河流在这里交汇,成为澜沧江的源头。美丽的昌都镇就坐落在这山与水之间。
    西藏著名的导游词3
    阿里地处西藏的西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或“西藏的西藏”的称谓,这里地形独特。该地区湖泊众多,人烟稀少,有众多美丽绝伦的的雪山,且险峻多姿,气势磅礴;有着数不清的湖泊和走不到尽头的宽阔草原,各种高原珍奇动物和名贵的植物让您博览世界而不知疲倦。被佛教信徒视为“世界中心”的神山岗仁波钦和圣湖玛旁雍措不管您以何种角色去审视,都会产生一种无形的肃穆和敬畏。还有古格王国遗址、 托林寺、斑公湖自然风景区、鸟岛、科加寺、独特的地貌扎达土林、东嘎皮映洞窟壁画、“古象雄文化”以及具有500年历史的“普兰国际市场”等,都宛如一颗颗璀灿的明珠,让您顾盼流连。这里有四条著名的河,即狮泉河、孔雀河、象泉河和马泉河,分别是印度河、恒河、萨特累季河、雅鲁藏布江的源头。
    在这片大约30万平方公里辽阔的高原上生存着六万六千多位藏族同胞,主要从事牧业和半农牧业。阿里地区共有七县一镇,狮泉河是阿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里的海拨高达4200米,距拉萨1587公里,距新疆叶城1085公里,空旷的大地上,几十里不见人烟。
    西藏是世界的屋脊,而阿里则是屋脊上的屋脊。尽管阿里的海拔非常之高,路途异常艰险,补给不足,交通不便,但它奇特的高原风貌势不可挡地吸引着无数探险者们去征服它、体验它、欣赏它。如今阿里越来越成为到西藏旅游,或者说时尚旅游中最热门、最时尚的一程。
    西藏著名的导游词4
    藏语称“喜噶次”,意为“如意庄园”,位于拉萨以西250多公里的年楚河和雅鲁藏布江汇合处,海拔3800米,面积3875平方公里,总人口8.2万,是西藏第二大城市和宗教中心。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以藏族为主,有汉、回、蒙古、满等13个民族。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历史上称日喀则地区为后藏,而日喀则为后藏的首府,是日喀则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交通的中心,也是历代班禅的驻锡地。
    日喀则是西藏境内色彩最丰富的地区。既有辽阔的草原牧场,也有肥沃的河谷良田,还有茂盛的亚热带丛林和高海拔的冰雪世界。
    日喀则一带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农业发达,以粮食、油料、畜牧、蔬菜为主,是“西藏的粮仓”之一。日喀则的工业有地毯、服装、皮革、铁器、木器、金银加工业、民族工艺品等6大行业。土特产有藏毯、卡垫、银碗、银包木碗等。日喀则以扎什伦布寺、夏鲁寺等著名寺院名世。今天日喀则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公路交通四通八达。旅游者从日喀则西行可至阿里,南去可到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和尼泊尔,北往直达那曲,东至拉萨、山南。
    古老的日喀则历史悠久、文化发达。著名的江孜白居寺、萨迦寺、平措林寺、觉囊寺和帕拉庄园,以及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的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均分散在它的周围。一年一度的扎什伦布寺展佛节、跳神节,夏鲁寺的西姆钦波节和藏戏演出,均以其独特的风格享誉于世。
    日喀则以其古老的文化、雄伟的寺庙建筑、壮丽的自然景观、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西藏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胜地之一。
    西藏著名的导游词5
    柴达木──神秘多彩的“聚宝盆”,范围包括格尔木市柴达木部分,德令哈市、天峻县、乌兰县、都兰县、大柴旦行政区,冷湖行政区,茫崖行政区。旅游区包括:格尔木旅游区(含昆仑旅游小区,盐湖旅游小区、雅丹旅游小区);天峻-德令哈旅游区(天峻旅游小区、德令哈旅游小区);都兰旅游区(都兰旅游小区、诺木洪旅游小区)。
    格尔木旅游区拥有丰富的高品位旅游资源,是青海省西部旅游发展中心。格尔木为青海旅游中转枢纽和西部旅游中心,以寻根朝觐、文化旅游、洞经古乐、观光购物、蒙古风情为主题。昆仑山是昆仑第一文化山,朝觐修炼圣地、华夏儿女寻祖地。格尔木是融观光、娱乐、健身、修学、科考为一体的盐湖旅游胜地。它将是西北靓丽的,独具魅力的高原旅游名城,成为吐蕃、吐谷浑古文化研究重要科考园地。
    柴达木是神仙福地,道教圣境、盐湖之王,是神秘多彩的“聚宝盆”。柴达木旅游区北依祁连、南靠昆仑,有八百里瀚海之称。位于本区西南的昆仑山是昆仑神话的摇篮。巍巍昆仑,横空出世,被世人誉为万山之祖,亚洲的脊柱。玉珠峰、玉虚峰传说是玉帝两位妹妹的化身,终年积雪,多冰川。即使在盛夏六月,依然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形成闻名遐迩的“昆仑六月雪”奇妙景观。玉虚峰脚下是中华道教昆仑派发祥地的昆仑主道场。传说是姜太公修炼五行大道四十载之地。山间奇峰怪石,飞禽走兽出没。山谷昆仑河清澈见底。西王母瑶池,湖水粼粼,碧绿如染,清澈透亮,水鸟云集。湖畔水草丰美,野生动物出没,传说是西王母举行蟠桃盛会之所。昆仑神泉传说是西王母酿制琼浆玉液的泉水。
    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盐湖,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堪称“中华第一湖”,形成了“沃野千里”的奇观。察尔汗盐湖是一个“不沉的湖”。由于盐盖异常坚硬,所以在湖面上可以修公路、建铁路、造高楼,形成湖面车水马龙,湖下碧波荡漾的奇观。横跨湖上长32公里的“万丈盐桥”,是世界上最长的盐桥。整座桥由盐铺成,堪称世界奇桥。察尔汗盐湖上建有多座钾肥厂,其中青海钾肥厂先进的船采船运生产工艺构成盐湖上一道亮丽的工业旅游风景线。钾肥厂内的大型人工盐池,在日光照耀下,绚丽多彩,形成“盐海玉波”的奇观。此外千奇百态的盐花、盐脑、盐钟乳是盐湖孕育出的自然奇观。
    位于本区西北的风蚀地貌雅丹群,是世界最大最典型的雅丹景观之一,尤其是南八仙,一里坪一带,分布面积达千余平方公里,被世人视为魔鬼城,迷魂阵。南八仙一带雅丹犹如一个动物世界,有“野马奋蹄”,“骆驼昂首”,“巨鲸戏水”,“虎卧龙腾”,妙趣无穷。一里坪雅丹则是宝塔巍巍,千舟竞渡,适入其间如入迷宫。
    都兰县察汗乌苏河畔分布着唐朝二百余座吐蕃墓葬群,是我国最早发现的吐蕃墓葬群。墓中出土的大量丝绸是南丝绸之路存在的重要证据。都兰县西部诺木洪文化遗址,是柴达木迄今了现的最大的古文化遗址,文化内涵独特,别具一格。都兰的贝壳山、海虾山是古海遗踪,沧海桑田的证据。
    本区东部天峻县迷人的草原风光和纯朴的藏族风情。天峻八景之一的二郎洞传说为西王母的降生地,高原绿洲德令哈有神奇一咸一淡两湖相连的褡裢湖,湖畔的外星人遗址至今无法考证其成因,引人探究。青盐故乡茶卡盐湖有着迷人的盐湖风光和美丽动人的传说,更让人留连忘返。109、315、215国道穿越本区,构成一个兀字形交通网络,青藏铁路一期直达本区中心城市格尔木市。格尔木市机场的开通将进一步完善本区交通条件,形成了本区完整的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本区仅有二星级宾馆一家,旅行社一家。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西藏著名的导游词6
    那曲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省交界,东邻昌都地区,南接拉萨、林芝、日喀则三地市,西与阿里地区相连。
    那曲地区下辖那曲、安多、聂荣、比如、嘉黎、巴青、索县、班戈、申扎、尼玛等10个县,1个双湖特别行政区,截止1995年底,全地区总人口为330286人,其中藏族326920人,占总人口的98.98%,汉族3258人,其他民族108人。
    那曲藏语意为“黑河”;整个地区在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怀抱之中,西边的达尔果雪山,东边的布吉雪山,形似两头猛狮,守护着这块宝地。这片总面积达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人们常说的羌塘。整个地形呈西高东低倾斜,西高,中平,东低,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中西部地形辽阔平坦,多丘陵盆地,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其间。东部属河谷地带,多高山峡谷,是藏北仅有的农作物产区,并有少量的森林资源和灌木草场,其海拔高度在3500-4500米之间,气候好于中西部。
    那曲地区属亚寒带气候区,高寒缺氧,气候干燥,多大风天气,年平均气温为-0.9℃至-3.3℃,年相对湿度为48-51%,年降水量38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852.6-2881.7小时,全年无绝对无霜期。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间,是干旱的刮风期,这期间气候干燥,温度低下,缺氧风沙大,延续时间又长,5至9月相对温暖,是草原的黄金季节,这期间气候温和,风平日丽,降雨量占全年的80%,绿色植物生长期全年约为一百天左右,全部集中在这个季节,这时的草原一片青绿,万物茂盛,人欢畜旺。
    西藏著名的导游词7
    察尔汗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海拔2670米,南距格尔木约60公里,北距大柴旦110多公里。南北宽40多公里,东西长140多公里,总面积为5800多平方公里。它是柴达木四大盐湖中面积最大、储量最丰的一个,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盐湖,在世界排名第二。
    察尔汗盐湖,是一个以钾盐为主,伴生有镁、钠、锂、硼、碘等多种矿产的大型内陆综合性盐湖。它有着极为丰富的钾镁盐资源,其储量达500亿吨,是我国钾镁盐的主要产地。
    察尔汗盐湖,地处戈壁瀚海,气候炎热干燥。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加之降水量大大低于蒸发量,湖内高浓度的卤水逐渐被结晶成盐粒,尤其是盐湖面被结成1-2米、乃至3-4米厚的盐盖,而且异常坚硬。这种盐盖承载能力很大,汽车、火车可以在它上面奔跑,飞机可以在它上面起落,甚至可以在它上面建房屋、盖工厂。著名的青藏铁路、敦格公路和我国最大的钾肥厂察尔汗钾肥厂,都是修建在察尔汗盐湖之上的。
    察尔汗盐湖周围地势平坦广漠,风光特异。整个湖面就象是一片刚刚耕耘过的陆地沃野,而上面却没有一株青草。风和日丽时,浩瀚无垠的湖面,热气升腾,波光闪闪,好象是碧波万项的海洋,有时甚至还会出现变幻莫测的“海市蜃楼”,人们打从老远可以看到湖面上不断闪现的座座山峰,片片林海,或幢幢高楼。盐湖上有万丈盐桥,盐海玉波等景观。
    察尔汗盐湖是柴达木四大盐湖中开发较晚的一个,但却是开发规模最大的一个。20世纪50年代初期,人们在察尔汗盐湖上修筑了我国第一座盐桥公路。五十年代末期,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者在干旱广漠的盐湖上安营扎寨,用土法生产出第一批钾肥。以后,经过近30年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一座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年产量达100万吨的大型钾肥厂第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可年产优质钾肥20万吨。与此相适应的其他设施也在湖畔耸立起来。不久的将来,察尔汗盐湖将会变成柴达木的一座化工城。
    西藏著名的导游词8
    纳木错是喜马拉雅山运动凹陷而形成的巨大肖盆,现存的湖滨平原牧草良好,是天然的牧场。每当夏初,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后代。
    纳木错,是藏语“天湖”的意思。它位于西藏拉萨市以北当雄、班戈两县之间。湖南是雄伟壮丽的念青唐古拉山,北侧和西北侧是起伏和缓的藏北高原。湖开狭长,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面积为1940平方公里。
    大约在距今200万年以前,地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运动,青藏高原大幅度隆起,岩层受到挤压,有的褶皱隆起,成为高山,有凹陷下落,成了谷地或山间盆地。纳木错就是在地壳构造运动陷落的基础上,又加上冰川活动的影响造成的。早期的纳木错湖面进非常辽阔,湖面海拔比现在低得多。那时气候相当温暖湿润,湖水盈盈,碧波万顷,就如同一个大海。后来由于地壳不断隆起,纳木错也跟着不断上升,加上在距今1万年以来,高原气候变是干燥,湖水来源减少,湖面就大大缩小了,湖泊则被抬升到现在的高度。现在湖面海拔471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大湖。青藏高原的窝尔巴错,湖面海拔虽达5465米,但窝尔巴错面积很小。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虽有著名的高山湖——的的喀喀湖,面积达8330平方公里,但的的喀喀湖的海拔仅3812米,比纳木错低将近1000米。
    纳木错的湖水来源主要是天然降水和高山融冰化雪补给,湖水不能外流,是西藏第一大内陆湖。湖区降水衡少,日照强烈、水分蒸发较大。湖水苦咸,不能饮用,是我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
    西藏著名的导游词9
    喜马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似两条巨龙横空出世,由西向东平行伸展,在东部与横断山脉对接,形成群山环绕之势,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林芝地区就静卧在这三大山脉的怀抱之中。有人称它是西藏的瑞士,也被称为西藏的江南。
    山青水秀的林芝藏语意为“太阳宝座”,它的东面及东北部与云南省、昌都地区相连,北面是那曲,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市、山南地区相邻,南部又与印度、缅甸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1006.5公里。林芝地区下辖林芝、米林、工布江达、墨脱、波密、察隅、朗县7个县,总面积约11.7万平方公里,人口14万多。
    林芝地区地处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海拔最低的地方仅仅900米,气候湿润,景色宜人。其主要城镇和景区有错高湖景区、八一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其中首府八一镇位于尼洋河畔,是该地区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
    林芝的森林原始景观保存完好,高原挺拔的西藏古柏、喜玛拉雅冷杉、植物活化石“树蕨”以及百余种杜鹃等等应有尽有,素有“天然的自然博物馆”、“自然的绿色基因库”之称。其中布裙湖一带还是传说中野人经常出没的地方。
    林芝是门巴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他们的生活习惯及宗教信仰皆保留着浓厚的传统色彩,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古老的传说、淳朴的民俗与氏族、村寨的图腾崇拜、宗教神话联系在一起,给这些古老的民族、遥远的居地笼罩上了一层原始而又神秘的色彩。古老的传统文化以及藏传佛教和本地兴起的本教的盛行,使林芝拥有著名的寺院等人文景点,与南迦巴瓦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巴松错以及察隅、波密等独特的自然风光构成了丰富多采的旅游景观。
    西藏著名的导游词10
    类乌齐藏语意为“大山”位于西藏东部,昌都地区北部,距地区所在地昌都镇105公里。全县面积61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4.767万亩,草场面积505.4万亩,林地面积108万亩。总人口约4万人,辖2个镇,8个乡,105个行政村,255个自然村。
    类乌齐东部属典型的藏东高山峡谷地貌,西部属藏北高原地貌类型,由西北向东南呈西高东低趋势,平均海拔4500米。气候属高原温带半湿润气候类型,空气、光照充足、年温差小、夜温差大。年日照时间为2163小时,年无霜期50天左右,年降水量大约为566.4毫米。经济以牧业为主、农、牧、林相结合。区域经济划分为西北高寒草甸草场、西南高山峡谷林牧区、东部高山峡谷农、牧、林区、北部干热河宽各半湿润农牧区。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主要饲养牦牛、犀牛、黄牛以及绵羊、马等、林木以松、柏、桑为主。现有电力、森林、机械建筑、采矿、药材加工等基础工业。民族手工业产品主要有各种金银首饰、民族宗教用品、氆氇、地毯等。县政府所在地桑多镇周围森林茂密、邮电、通讯、医疗卫生、财政金融、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社会服务设施齐全。
    每年藏历6月15日在类乌齐县举行的“仲确节”,是藏东地区最大的宗教节日,有820_年的历史。届时青海、四川、云南等地的人们蜂拥而至,在此朝拜寺庙、转山、进行物资交流,其场面热闹非凡。
    类乌齐县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也是经济高速发展所依托的主要优势。概括起来有林业资源、矿产资源、水产资源、贵重药材和植物资源、旅游资源和畜产品资源等。
    林业资源:类乌齐县森林密布,大部分保持着原始生态,也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经初步测定木材蓄积量为87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26%。野生树林有松树、柏树、桦树、野白杨等乔木类和杜鹃树、婆婆柳等各种灌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