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11至22课复习资料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第 11 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一、 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衣:宋初崇尚节俭;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食: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吃鱼多;
    住:茅屋、瓦房、宅第。
    行:牛车,驴车;乘轿,骑驴骡。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2、节日:春节、元宵、端午节、中秋节。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第 12 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 "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马背上的民族--蒙古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1206 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统一。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 时间:1271 年 都城:大都 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
    2、元朝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三、元朝的政治与经济
    1、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
    ①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北方农业得以恢复和发展。为了便利南粮北运, 他下令开凿两段新运河,与原有的运河连同,使粮船从杭州直通大都。
    ②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的《马克 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2、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
    (1)漕运 (2)海运
    3、繁华的大都
    当时元朝的首都大都成为繁荣的大都市,以大都为中心,元朝的对外往来十分频繁。意大利旅行 家马克﹒波罗的《马克·波罗行纪》 ,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4、频繁的中外往来
    元朝时对外往来的一个著名使者就是马可波罗。
    5、行省制度的建立
    蒙古帝国空前辽阔,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 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
    行省制的内容
    ① 中央-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
    ②地方-行中书省(行省或省)- 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辖 11 个行省(可指岭北、辽阳、云南等行省的范围);
    ③在中央设宣政院,西 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④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元朝,最大的行省是岭北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四、民族融合的发展
    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始,中经隋、 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表现在四个方面:
    1、汉族外迁边疆
    2、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
    3、契丹、女真同汉族融合
    4、回族的形成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贡献:
    ①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 任何朝代都辽阔。
    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浣深远。
    ③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 和琉球。
    ④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⑤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 族的大融合。
    第 13、14 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2)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3)15 世纪,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术,比中国晚约四百年。
    2、指南针的应用
    (1)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2)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
    (4)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3、火药的应用
    (1)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3)宋元,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4)13、14 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二、史学成就
    《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史学上的"两司马"史学家年代著作体例
    叙事范围司马迁西汉
    《史记》
    纪传体通史
    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司马光北宋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战国到五代
    三、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词人代表作品风格婉约派李清照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 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豪放派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慷慨激昂,气势豪迈。
    辛弃疾
    元曲
    (1)由杂剧和散曲组成。
    (2)最优秀的剧作家: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 。
    绘画
    (1)宋代绘画,突出表现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中。
    (2)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 。
    (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
    (4)赵孟頫的画,人称"神品"
    6、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第 15 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1368 年 都城:应天 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1368 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掌民政 司
    三司 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司)--掌刑狱
    都指挥使司(都司)--掌军政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2、特务统治
    锦衣卫成立于洪武年间,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由皇帝亲自主持,负责保卫皇帝安全,侦缉官员 和百姓言行,不受法律约束,可直接实行缉捕。
    3、八股取士
    改革科举制度:八股取士,考试命题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考生不许有自己的见解,严重束缚了人们 的思想。
    命题范围:四书五经。
    答题要求: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能有个人见解。
    文体: "八股文" 。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 。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
    2、明成祖加强统治:
    ①1421 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②强化君权,进行削藩;
    ③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
    第 16 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郑和下西洋
    1、 郑和下西洋的概括人物郑和时间1405-1433次数7次人数27000 多人船数200 多艘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设备罗盘针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2)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3)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明朝造船技术的发达。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 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二、戚继光抗倭
    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
    1、倭寇骚扰中国沿海
    2、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1)戚继光进行的抗倭斗争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事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2)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16 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
    2、1533 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3、1557 年后,长期居住,但澳门主权属中国;
    4、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第 17 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满洲的兴起
    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 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 金。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1)明朝前期,女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
    (2)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6 年)
    2、清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1636 年 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 都城:盛京
    山海关大战和清军入关
    附表:满洲发展的历史时间族名政权建立者唐朝靺鞨渤海1115 年女真金
    完颜阿骨打1616 年女真后金努尔哈赤1636 年满洲清皇太极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设立军机处
    (1)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帝时撤销议政王大臣 会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 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
    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危害:
    (1)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第 18 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
    1、明朝后期(1624 年) ,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
    2、1661 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 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 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3、1683 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 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 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二、雅克萨之战
    1、沙俄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
    2、雅克萨之战
    3、中俄《尼布楚条约》 (1689 年)
    (1) 《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2)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第 19 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二、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
    1、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帝时下令调兵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小和卓与大和卓的叛乱;清朝在新 疆设置伊犁将军,对整个新疆地区进行管辖;清朝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2、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1771 年初,蒙古土尔扈特部众,在其杰出的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摆脱了俄国的控制和压迫,踏上了 回归祖国的征途。土尔扈特部的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三、土尔扈特重返祖国
    1、土尔扈特西迁伏尔加河下游(明末)
    2、渥巴锡领导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1771 年)
    四、清朝的疆域
    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屿。
    清朝疆域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 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第 20 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3、丝织业的发展 (1)丝织业中心:苏州、南京 (2)丝织业的规模:南京的丝织业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4、制瓷业中心:景德镇
    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1)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著名。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他们开设机房, 雇用机工进行生产,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 用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 "闭关锁国"的政策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 "闭关锁国"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 制 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 "闭关锁国"的影响
    (1)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3)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
    第 21、22 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1、明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作者著作价值李时珍
    《本草纲目》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被译为多 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宋应星《天工开物》
    "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农政全书》
    农业百科全书, 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 科学知识的书籍。
    三、古典小说的高峰年代著作作者题材价值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罗贯中三国时期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
    我国最早的 一部长篇历史小 说。
    元末明初
    《水浒传》施耐庵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明朝中期
    《西游记》吴承恩唐僧取经的故事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清朝《红楼梦》曹雪芹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四、戏剧的繁荣
    1、明朝后期最负成名的戏剧家:汤显祖,其代表作为《牡丹亭》 。 2、京剧的形成:在徽剧、汉调的基础上,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 19 世纪中期初 步形成。
    五、书画的成就
    1、书法:
    董其昌:兼有"颜骨赵姿"之美。2、绘画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
    徐渭:善于泼墨
    "扬州八怪"
    七年级历史11至22课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