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作文:踏着先辈的足迹——参观乌江圩战斗遗址纪实 |
范文 | 踏着先辈的足迹 ——参观乌江圩战斗遗址纪实 作者:吉水县乌江中学九5班游宗翰 指导教师:庄晋玲 红色是什么?是坚持,是无畏,是希望,是永不言败的精神。数十年前,我们乌江圩,就已经播下了红色的种子。 听我的语文老师庄老师说,1933年8月,乌江圩发生过一场战斗,我们学校后山,至今还保留着当年战斗留下的遗址。 那一天,火球般的夕阳用她温柔的双手抚摸着我们的脸颊,庄老师带领着刘鑫弘睿、廖如意、胡志琴和我等一些同学,去学校后山参观乌江战斗遗址。 我们从学校综合楼南面侧边上山。由于修建永吉公路取土,现在只剩下半座山了。我们上了一块平地,到处是杂草丛生,行走艰难。抬头看看,被挖的半山几乎是垂直的,实在陡峭,根本爬不上去。 “这条路行不通。校门外还有一条路,你们愿不愿去?”老师问道。 “去”,我们激动地说。真的,我们实在想亲眼看看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 跟随着老师,我们出了校门。我们经过了一口池塘,走过一块菜地。稻田碧绿,山色青翠。我们踩过一段田埂路,准备上山了。这条路没有刚才的陡峭,可是,也不好走,荆棘太多了,刺得手脚生疼。我看见老师在前面,做我们的领路人,为我们开路,他似乎一点都不怕刺,走得很轻松。心想,老师都如此勇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害怕呢?跟着老师的脚步,就不会错了。开始时,有几层阶梯连到田埂上,虽然已经破烂不堪,但还可以勉强踩着走。再接着,杂草重重,荆棘丛生,几乎要手脚并用,才能踩出一条路来。走到半山腰,没路了。看我们有点失望,老师努力寻找路径。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师终于发现了一条旧路,旧路被树丛杂草覆盖,几乎看不到了。柳暗花明,继续跟随老师前进,终于,我们攀爬到了山顶。 山顶上,映入眼帘的,除了杂草就是树木,其他什么东西我们都看不到。 我好奇地问:“老师,您说的战壕在哪里啊?怎么看不到?” “树这么高,草这么长,你当然看不到了。”老师笑着,掀开旁边的杂草,指着脚下,说,“看,这就是战壕!” 我们几个同学低下身子,伸长脖子,睁大眼睛,仔细地看,还是看不清。我们学着老师,拨开树枝和杂草,果然,杂草乱枝丛里,一条深深的战壕赫然在目。战壕有近两米深,一米多宽,完全可以把人隐藏起来。战壕绕着山头,有一半已经被挖去,还留着一半。看着这条残破老旧的战壕,我的眼前似乎浮现出当年战斗的情景。老师告诉我们,1933年国民党采取堡垒主义战略,对红军进行第五次围剿,他们在乌江构筑碉堡,企图围困红军。红一军团在林彪、聂荣臻的领导下,在乌江圩打了一场大胜仗,打破了敌人的围攻。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当年红军打仗的阵地。 听庄老师讲着发生在我们乌江的红色故事,我陷入了沉思:革命战争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却又是那么近,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只有奋发图强,好好读书,立志成才,长大了报效国家,才是对革命先辈最好的报答。 夕阳西下,校园灯光亮了。远处已经传来朗朗读书声。老师带着我们,稳步下山,朝着教室走去。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