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
范文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精选 教学设计是老师对每一课时做的特定教学方式的规划,是一个老师对他的工作尽职尽责的表现,而不是只照着课本去念去学,它包含了老师的心血和希望在里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1)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牧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写了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在教学中,我作了如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放录音,学生欣赏本课配乐解说词,老师边把诗中的情境用简笔在黑板上绘出。 2、请学生根据画面,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图意,引出本课题。 二、朗读古诗 1、张挂本课放大插图,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看图边听,注意听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法。 2、学生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地。 3、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如通过查找,结合课文注释等)理解词义(牧童,林樾,意欲,闭口,立) 4、检查自学情况,再读古诗。 三、品悟古诗 (一)细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1、自读每句诗,小组交流讨论诗意,师再点拨。 a、学习“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问:牧童在干什么?他当时的神态如何?怎么看出来?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体会得到? b、学习“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问:牧童行走间听到了什么,他想做什么?为什么却“闭口”呢? 2、指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组织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品悟诗意,作小结。 a、前两句诗写了牧童的神态,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b、后两句诗写了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抓住牧童刹那间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捕蝉图”。 c、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使得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跃然纸上。 (二)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诗的停顿、节奏。 牧童/骑黄牛,意欲/捕鸣蝉, 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 2、指导朗读,读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语气,读出牧童捕蝉的动作神态变化。(自己练习——指名读——评读指导——练读) 3、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四、欣赏古诗 (一)欣赏古诗,展开想象。 学生闭上眼睛,边欣赏配乐诗朗诵,边展开想象,想象牧童怎样捉蝉?是否捉到了蝉? (二)感受意境,精炼强化。 谈谈刚才所想象到的意境,试试编故事。(同桌试编,全班交流、评议。)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2) 《不倒翁》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复韵母ai、ei、ui,学习拼读音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生字“把、站、起、来”,用自己掌握的方法主动识记生字。 3、能字字过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能大体了解儿歌的内容。 4、描摹“把、样、来”,注意笔顺规则。 重点和难点 1、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四个生字,练写笔画“捺”。 2、字字过目朗读儿歌中,能不唱读、不顿读。 教学准备:实物不倒翁 教学过程 一、通过听读方式感知儿歌内容 1、实物演示不倒翁,问:这是什么? 2、出示课题,读题。 3、听课文录音,思考:听到了什么? (先自由准备,然后讨论) 4、出示课文:说你呆,你真呆,胡子一把,样子像小孩。 说你呆,你不呆,推你倒下,你又站起来。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课文。 6、自由读。 (指名读,挑战读,齐读) 二、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新词 1、借助拼音,自己练习拼读准生字的读音:把、孩、又、起、来。 2、练写“又”和“来”,指导练写笔画“捺”。 3、生字组词。 4、游戏巩固:邮递员送信。 三、朗读指导 1、让生字回到课文中,再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语气读出来。 说你呆,你真呆,胡子一把,样子像小孩。 说你呆,你不呆,推你倒下,你又站起来。 2、再读课文,找出含有ai、ei、ui韵母的汉字。 师:拼读音节:呆、推 四、复习复韵母,拼读音节 1、复习复韵母ai、ei、ui 2、拼读音节 (自由读,指名读) 五、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zhai chai shai zai cai sai bei pei mei fei dei gei zhui chui shui zui cui sui 1、抽读生字卡片。 自由读,指读,男女对读 2、改语言环境,巩固识字 出示: 不倒翁,有点呆,胡子一把,样子像小孩。 不倒翁,并不呆,推他倒下去,他又站起来。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3) 《啄木鸟》 教学目标: 1、能在课文语境中识记“木、林、虫、捉”4个生字;认识笔画“提”,并会按笔顺正确描摹汉字“虫、米”。 2、朗读儿歌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在朗读中初步了解儿歌内容,能按提示用完整的一句话说出儿歌内容。 3、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模仿老师读出儿歌中感叹号的语气。 4、学会拼读“shù、chú、zhuō”三个音节以及三拼音,正确区分平翘舌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借助图片,认识“啄木鸟”,跟读“啄木鸟、捉害虫”。 师:图上的这只鸟你认识吗?谁能叫叫它的名字?(黑板上提前书写好“鸟”) ——(手举“啄木鸟”的卡片) 师:你知道它的名字,但没有把它名字的字音读准,请大家听听老师叫叫它的名字——啄木鸟(手举卡片)。跟老师叫——啄木鸟(开火车读一读) 师:谁知道啄木鸟有什么本领? ——(手举卡片“捉害虫”)指名读。跟老师读——捉害虫 读准这两个词,男生读,女生读——(手举“啄木鸟”和“捉害虫”卡片) 2、出示课题,学习生字“木”。 师:啄木鸟是怎样捉害虫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3课啄木鸟,看老师写课题: “木”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学生书空) 请大家在自己的手心里再写一个“木”。(学生应边说笔画名称边书空) 齐读课题:23、啄木鸟 二、听录音,读儿歌,学生字。 1、听课文录音,听清生字字音。 师:啄木鸟是怎么捉虫的呢?请小朋友听课文录音,要求字字过目,听清每个字的读音。(播放两遍) 2、各种形式,朗读儿歌,读准字音。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师:老师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自由地读读儿歌,能读几遍就读几遍。 (2)同桌互读,检查读音。 师:请同桌的小朋友互读,请你边听边看他有没有做到字字过目,字字音准。 (3)指名朗读,检查反馈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小朋友听听他把生字的字音读准了吗? 2、重点指导朗读带有感叹号三句句子。 (1)老师引读 师:你听,树林里传来了什么声音?—— 那是啄木鸟在干什么?—— 啄木鸟为树木,除害虫,日夜忙,忙不停—— (2)老师范读 师:再听老师读一遍,特别注意听清老师是怎么把这三句带有感叹号的句子,读好听的?(媒体画面:三句句子变色) ◆模仿老师,自由朗读 ◆指名读 师:我们请三位小朋友为大家读一读 ◆找伙伴朗读 师:你们三位就是啄木鸟,捉了许多害虫,心里真高兴,赶快飞到树林里找到自己的伙伴,一起来读读儿歌吧! ◆齐读儿歌(找伙伴游戏朗读后,原地不动,进行齐读并看屏幕读) 师:让我们这些欢乐的小鸟们再来一起读读儿歌 三、再读儿歌,了解内容 1、听录音,了解儿歌内容 师:请小鸟们赶快飞回座位,仔细再听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想: 啄木鸟为谁干什么?(边说边写黑板) 板书:为?? 2、学写生字“虫” 师:“虫”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生字。它里面又一个新的笔画(出示卡片“/”),跟老师说“提”(边说边书空) 师:请同学们借助笔顺表来先了解“虫”这个字的笔顺。请大家和老师一起说一说,写一写(书写在黑板的田字格内,学生书空说笔画)。 3、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儿歌内容 师:你能看着板书,把这句话说完整吗? ◆指名说 ◆同桌互说 四、学习拼读音节 1、学习拼读翘舌音 师:这句话中两个生字的音节要学习拼读,请仔细看黑板,这个音节的声母是sh,韵母是ù,拼起来就是sh—ù—shù(手举词语卡片开小火车) 师:第二个音节老师请你试着自己读一读,声母——,韵母——,谁会拼? (手举词语卡片指名拼) 板书:shù chú 为树木,除害虫 2、学拼三拼音 师:(手举带有拼音的词语卡片)这个音节和树、除不一样,一个声母带有两个韵母(手举三拼音的卡片),我们就称它是三拼音,跟老师读—— 3、区别拼读“zhuó zhuō” 师:在这首儿歌里,有两个字音的音节非常相近(手举zhuó的词语卡片和zhuō的词语卡片)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师:同桌之间互相拼一拼这两个音节,特别注意读准声调。 变化形式读两张拼音卡片 4、再读儿歌,巩固字音。 师:读过了儿歌,学习了拼音,我们对每个字的字音应该读得更准了,一起来读一读(看书指读) 五、复习巩固,闯三关 师:让我们一起来做做游戏,闯三关 1、第一关:叫号游戏,巩固字音,识记字形。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用“木”来记“林”字的? 2、第二关:摘果子,拼拼读读,区分平翘舌音。 师:苹果树上有拼音果,有的是平舌音,有的是翘舌音,请组内小朋友拼读一下,你能按照平翘舌音分到篮子里去吗?你能拼一拼,分一分吗? 3、第三关:小小播音员,朗读短文,巩固识字。 媒体出示: 老树生了病,啄木鸟飞来了。它用长嘴巴啄开一个洞,伸出长舌头,捉出小虫子。过了些日子,老树病好了,长出新叶子。(自读、指名读、齐读) 4、小结:祝贺大家闯关成功!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儿歌,认识了汉字,通过我们的努力,区分了平翘舌音,我们还当了回小小播音员。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