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15-19课教案 |
范文 | 作为一名老师写教案,一方面要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谋求解决的方案,另一方面需要在设计、试行过程不断地反思解决的方案。下面给大家带来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15-19课教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15-19课教案1 第15课《石榴笑了》教案 目标预设: 1、认识“石、棵、什、时、王、不、讲、还、出、牙”11个生字,会写“王、力、石、牙”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石榴笑了”是什么意思。 3、让学生明白石榴到了秋天才会成熟,懂得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实物(石榴)、课件 教学流程: 一、实物引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你认识它吗? 2、(板书:石榴)谁来读读它的名字。 3、看到它,你想说什么呢? 4、这节课,我们就要和石榴交朋友。愿意吗?(板书:笑了)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1、情境创设,带出字。贴上生字卡片,你认识他们吗? 2、生交流识字方法。 3、你们的办法真多!他们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快快打开书,把他们找出来,做上你喜欢的记号。和他们交朋友吧。 4、做开火车的游戏,比比谁交的石榴朋友多。 5、巩固生字认读词语。现在它们又有了新朋友,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吧。 三、品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孩子们平常读书给自己提要求吗?按自己的要求去练习吧,看谁最先达到目标! 2、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觉得妈妈的话应该怎样读?为什么?(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3、王力力想了哪些办法来逗石榴笑?结果呢?课文里是怎么写的?请三个孩子分别来读这三句话。分男女生读。谁愿意来演一演? 4、生表演。 5、看书上两幅插图,看看两幅图上的石榴有了什么不一样? 6、它笑了吗?“笑”是什么意思啊?读课文,想一想,石榴是在什么时候笑的? 秋风来了,石榴就笑了。 7、你有什么问题吗? 8、是的。我知道苹果是秋季成熟,成熟后像裂开嘴在笑一样。 9、你还知道什么?生练习说话 由于科技的发达,番茄已经不仅在秋天成熟了。 10、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吧。“呼呼呼”,秋风来了。‘丁零零’,闹钟响了。你能说这样的句子吗?(抽生说)树上的石榴慢慢地裂开嘴,露出牙齿,笑了。我慢慢地说话。你还慢慢地做了什么?(抽生说)我还能说轻轻地,你呢? 11、孩子们,请你想一想,石榴一笑,王力力会想些什么呢? 四、再读课文,积累词句 1、你最喜欢课文里那些句子?找出来读给小伙伴听。 2、你喜欢那些词语?采摘在词语花篮里。读一读,写一写。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15-19课教案2 第16课《浪花》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看懂图意,围绕着“我”和“浪花”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心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重点难点:认识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有没有在松软的沙滩上玩耍过?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金色的沙滩上和一个小姑娘一同与浪花嬉戏,你们想去吗?(想)好,先闭上眼睛,听到声音再睁开,好吗?(动画出示课文插图) 二、指导看图。 1、一边听着海浪声,一边观察图。 2、先看图上的小女孩坐在什么地方?从她的脸上可以看出什么?她为什么这么高兴?(浪花涌上来,撞在她的小脚丫上,她觉得很好玩,所以她张开嘴,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 3、再看看她身边有些什么?篮子里装满什么?海边的贝壳、小虾真多呀!是谁把它们送上岸的呢? 4、浪花涌上沙滩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像在干什么? 5、再看看大海、天边。 6、小结:天气晴朗,景色优美。浪花,一会儿与小女孩玩耍,一会儿又为她送来贝壳、小虾,难怪她跟浪花玩得这么开心。 三、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根据这幅图画来写的。题目是《浪花》。(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认识”浪”字,说说识记的方法。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语气。 4、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注音读两遍,要把句子读通顺,注意课文中有好些字读轻声,比如:一会儿…… 5、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 四、随文识字。 1、指名读第一段,明确重点问题:对照图,“我”指谁?浪花是怎样走到她脚边的?浪花到她脚边干什么?听教师读一句话,看跟书上第二句话有什么不同?(浪花迈着步子走来,搔痒了我的小脚丫。)哪句更好?为什么?(课文中的句子写出浪花很小,涌上岸的声音很轻很轻。) 2、再读读第二句,看看小女孩高兴的样子,是谁给她带来的欢乐?句子中的“它”指谁?浪花的家在哪儿?它是怎样跑回家的?小组内讨论以上问题。 3、汇报交流。师点拨,指导朗读。齐读这段,注意:“轻轻的”、“悄悄地”要读轻一些,“哗哗哗”要读得响一些。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我”来读。 4、说说你读了这段有什么问题吗? 5、认识本文的8个生字,“沙”“浪”“泪”让学生用记部首的方法记字形。“走”让学生了解字的演变来记字形,多种方法认读,了解字意,进行扩词练习。 6、指导用虚宫格写“丫”“才”。 五、作业布置。 1、积累好词好句。 2、读课文,说说你还有那些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读生字新词。(出示写有生字的幻灯片。) 2、指读课文。 二、随文识字。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读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数有几句话? 2、过了多久,浪花又跑来了?它这次是怎样来的? 比较句子(多媒体课件):这两句话哪儿不同?哪句好?为什么? 3、看浪花这次给小女孩带来了什么?请读第二句。这句话中,哪个词讲出浪花怎样给我带来贝壳、小虾?(捧。)学一学“捧”的动作。 4、对照图,是什么样的贝壳、小虾呢?(雪白的、青青的。)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贝壳、小虾多不多?你从哪知道的?这么多的贝壳、小虾,小女孩见了高兴极了。我们读了,也和她一样感到欢乐。 5、指名读这段,看谁读得好; 6、识记“雪、贝”,了解“贝”的字理演变,扩词并练习说话。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第1段是描写浪花来了和退回去了,第2段写浪花又来了一次,那儿浪花就来回这两次吗?请看第3段又是怎么写的。 2、指名读这段。 3、浪花为什么会跑去又跑来呢?你觉得它像什么? 4、比较句子。(多媒体课件) 5、指导朗读。(“又”“淘气”要重读、突出浪花来回的次数和浪花的可爱。) 6、识记“去”,并指导用虚宫格书写“泪、贝、去”。 7、让我们带着对浪花的喜爱之情来齐读课文。 四、作业布置。 读课文,背一背你喜欢的句子或者画一画你心中的浪花。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15-19课教案3 第17课《司马光》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会书写要求写的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好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指的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5)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缸里的水多不多?从课文中措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学习课文第三、四段。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看见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别的小朋友怎么样?(指导用着急的语气读第四段。) (学生练读、评读) 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4.学习课文第五段。 (1)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5.学习课文第六段。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15-19课教案4 第18课《乌鸦喝水》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 4、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办”3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朗读感悟第一自然段,读出乌鸦四处找水喝的辛苦和焦急的语气。 3、有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整体感知内容,朗读感悟第一自然段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乌鸦图片 一、故事导入: 1、出示“乌鸦”图片,这是什么? 板书:乌鸦(师生唱笔画书空) 2、谈话:同学们想知道有关乌鸦的故事吗?(生:想) 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乌鸦反哺”的故事吧,听完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一只孝顺、孝敬老人的乌鸦) (老乌鸦把小乌鸦养大后会脱毛而不能飞行,此时小乌鸦会到处觅食喂养老乌鸦,直到它重新长出羽毛。当乌鸦母亲年老体衰,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小乌鸦便将觅来的食物嘴对嘴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的故事。) 3、今天我们学得课文也是写乌鸦的,想知道课文里的乌鸦又是一只怎样的乌鸦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乌鸦喝水的故事吧! 板书:喝水(讲解:喝是口字旁,跟嘴巴有关。书空“喝”字) 4、齐读课题:乌鸦喝水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找到要求“会认”的生字圈一圈,并用横线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2、“你听我读”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指名说一说:生字发音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名读、齐读) 5、识记生字: A、“我会认”中有两个字长得很像,谁先最早找到它们?(喝、渴 它们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怎样记住它们?(看偏旁,想意思) B、应用比较的方法:两个字长得很像,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学习,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生字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学习? 如:右——-石办——-为乌——-鸟 C、猜字谜识记生字: 瓦片层层并一起(瓶) 水车千斤重(渐) 三、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知道了什么?(乌鸦口渴四处找水喝,找到一个有水的瓶子却又喝不到水。) 2、齐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乌鸦想出了办法,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里,终于喝到水了。) 四、细读第一自然段 1、图文结合齐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乌鸦口渴了,特别想喝水?(到处) A、到处是什么意思?(四处、处处) B、现象说话:乌鸦到处找水喝,它可能到过哪些地方,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假如你就是那只乌鸦) 4人小组讨论 派代表汇报 C、重点指导读“到处”两字(突出四处找水喝的辛苦和焦急的心情) D、齐读第一句话 2、指名读第二句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A、想一想: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适当引导:乌鸦到处找水喝,终于看见一个瓶子里有水,它的心情会如何? B、齐读第二句话 3、齐读第三、四句话 A、思考:乌鸦喝不着水,知道为什么吗?你从哪儿知道的?勾画出句子。 B、瓶子里有水可乌鸦却喝不到,它的心情会怎样呢? C、这句话该怎么来读呢? 指导读好“怎么办呢”中的“办”字(体会乌鸦有水喝不到的失望、着急的心情)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五、生字指导 1、认读“可、石、办”3个生字,并口头组词 2、观察生字各部件在田字格中位置,说说应注意的笔画 3、师范写,生唱笔画书空 4、生描红,练习书写各一个 六、作业布置 1、读课文并把故事说给家长听。 2、想一想: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15-19课教案5 《聪明的小白兔》教案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个小动物,它们是谁呢?请看黑板。(出示白兔、灰兔、老鹰图。) 2、揭示课题。老师边板书课题边说:咱们今天就来读读它们之间的故事。请大家先猜一猜,在它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读准了再往下读。如果你觉得难读,请标出来,然后请教一下你周围的同学。 2、同桌互读,当个小教师,帮助你的伙伴纠正读音。 3、指名读生字词,检查字音。 4、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录音带(或范读),边听边标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轮读课文(每人读一段),看谁读得好。 3、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总结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师: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创设情境,细读感悟 1、放课文录音带,让学生闭上眼睛,把学生带进课文的故事里。 师: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从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指导读鸟儿们大喊的话,读出焦急、紧张的语气。 3、学习2—5自然段。 (1)自由读2—5自然段,边读边想:遇上老鹰后兔兄弟的表现怎样?把有关句子多读几遍。 (2)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用横线画出小白兔的话,用波浪线画出小灰兔的话。 (3)它们的对话应该怎样读?请想一想,再用不同的语气分别读一读。指名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同桌练习——分角色演一演。 4、学习第6自然段。 自由读,边读边想:结果怎么样?老鹰为什么没有看见兔兄弟? 三、总结全文,激发想像 1、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感受? 2、你们想对小白兔或小灰兔说些什么? 3、你还知道哪些用身体的颜色来保护自己的动物?(青蛙、斑马、变色龙等。) 4、复述课文。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自学。观察“飞、鸟、来、你、早、老”这几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哪些字易记易写?哪些字难记难写?你是怎样记住这些汉字的。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重点指导“鸟、老、你”三个字。) 3、让学生描红,独立书写。 4、交流评价,看谁写得美。 五、小结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