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文言文答题技巧与方法
范文
    上学期间,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答题技巧与方法,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文言文阅读各题型答题技巧
    考点一:实词释义(含实词辨析)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
    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河北2015年真题中“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
    考点二: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
    技巧一:代入筛选法
    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如:“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
    ①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称等;
    ②结构助词,译作“的”;
    ③助词,不译;
    ④动词,译作“去”“往”“到”等。
    然后一一代入相应句中进行理解和筛选。如昆明中考9题B项“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前一个“之”是助词,不译;后一个“之”是代词,指撕碎的奏牍。
    技巧二: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技巧三:交换理解法
    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语文文言文实际解题环节
    1、文言实词题。要对考核的实词进行字形和字义的分析。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联系上下文,推导出词义,然后将选项中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倘若发现语言通顺合理,这说明解释的正确无异议。一般来说,从没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这是题目设置的干扰项。
    2、文言虚词题。同学们在备考时也一定进行了大量的虚词练习,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该确定这个词在其他遇到过的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将这个意思套到试题中的句子进行验证,倘若也说的通,那就应该是正确的。
    3、性格表现题。首先应该先找出来的是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先要排除干扰选项。做这道题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张冠李戴,把别人的性格或与之无关的性格硬加到主角头上,要尽可能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
    4、内容归纳题。首先要找出文段当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然后认真阅读并精确掌握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错误选项中的错误往往很细节,主要从顺序颠倒、无中生有、人物事迹错乱等角度去分析。
    第一,判断加点词的正确与否,这一题在繁杂的古文实词翻译中我该重点掌握哪些词语,我该如何去训练自己答这种题。
    运用几个方法:排除法 代入法(将它后面给的解释代入原文看句子是否通,不通即是错)推断法(利用字形推--即看该字的写法结构透出出来的含意、利用语法推--即分析该字在该句所充当的句子的成分得出它的词性、利用语境推--即结合课文上下文意思理解该字意义)
    第二,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这一题,我该着重去掌握哪些词语进行比较,分析问题。
    先把高考常考的120实词18虚词的意思用法先掌握起来.
    如何读懂语文文言文
    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一、怎么去读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
    (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三、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
    (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
    (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词:诸焉盍旃叵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