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腊八节有什么典故 |
范文 | 一进腊八,“年”以倒计时的脚步临近. 年味儿越来越浓,面对即将到来的腊八,不晓得你们了解过多少这个节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腊八节有什么典故_腊八节的童谣儿歌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欢。 ![]() 腊八节有什么典故 腊八节是中国民间的“感恩节” 古代寺院中,信徒拜佛总会送米送面给寺庙,而僧人们会在腊月最冷的时候,会将没吃完多出的米面拿出来熬粥,一送施主,二济穷人。现在,它的象征意义要远远大于实际意义,表达寺庙对普罗大众的一种祝福,希望民众能懂得感恩。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之风俗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腊八节是纪念朱元璋落难 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又冷又饿的他从监牢的老鼠洞刨出一些五谷杂粮,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给这锅杂粮粥起名为腊八粥。后来朱元璋称帝,便把落难之日定为腊八节。 传统的腊八粥 传统的腊八粥有18种材料,主料为糯米、晚粳米和黑米,配料除赤豆、花生、米仁、红枣、莲子、桂圆老六样外,还有豇豆、葡萄干,为了能更好地起到健脾胃的作用,还会加入枸杞、山药、茯苓等中药材。 腊八节的童谣儿歌有哪些 儿歌一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买豆腐, 二十六买斤肉,二十七宰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除夕的饺子年年有。 儿歌二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 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儿歌三 腊八腊八,冷啊冷啊。 喝口稀饭,暖啊暖啊。 看看月亮,圆啊圆啊。 想起朋友,甜啊甜啊! 儿歌四 大雪纷飞腊月到, 一年节俭到今朝; 积得粮食烧锅粥, 暖暖和和渡寒宵。 儿歌五 驿路羁旅赏梅花,欢天喜地过腊八。 粥敬如来佛开光,仁义忠孝蔚云霞。 儿不嫌母雏恋妈,春晖寸草难报答。 羊跪乳,鸦反哺,穷途发奋望腾达。 饮水思源身独善,知恩播爱济天下。 真情反馈福社会,戮力同心泽大家。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罡风护奇葩。 江海行歌当此时,翠染沃野靓中华! 腊八节的习俗和吃什么 1.祭祀 腊八节最早就是为祭祀而产生的节日,不过现代社会祭祀留存的地方已经很少了。虽然正儿八经的祭祀现在是一件很遥不可及的事,但在这个日子缅怀一下逝去的人还是可以的。 2.腊八粥 腊八节最为风靡的习惯是喝腊八粥。 腊八粥顾名思义是用8种材料熬制的粥,不过根据地域不同,原料上差异很大。 一般来说,大米、糯米、花生、红枣和莲子是必不可少的。 3.腊八面 北方很多地区有吃腊八面的习俗。腊八面的做法和臊子面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只是因为在腊八节这一天做和吃因而得名。 4.腊八蒜 腊八节还有压制腊八蒜的习俗。 在腊八节这一天,选用紫皮蒜和米醋,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容器密封。腌制好的腊八蒜酸香辣结合,风味独特。 5.腊八豆腐 安徽省黟县地区在腊八节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腊八豆腐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又香又鲜。 6.煮“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 7.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