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芒种的由来和习俗 |
范文 | 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农历书说:"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芒种的由来和习俗,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 芒种的由来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 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芒种的习俗 1.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此俗今已不存,但从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可窥见一斑:“(大观园中)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2.安苗 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3.嫁树 芒种是农忙季节,在山西荣河开始收获大、小麦,当地人称之为“农忙”。有谚语说:“麦黄农忙,秀女出房。”因此在此节气,妇女也要下地帮助度过“农忙”。而在河北盐山则是在“忙中”这天有“嫁树”的习俗,这是芒种节气习俗之一。就是用刀子在枣树上划几下,寓意可以多结果实。 4.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5.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关于芒种的古诗 《北固晚眺》 唐窦常 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 露蚕开晚簇,江燕绕危樯。 山趾北来固,潮头西去长。 年年此登眺,人事几销亡。 《龙华山寺寓居十首》 宋王之望 水乡经月雨,潮海暮春天。 芒种嗟无日,来牟失有年。 人多蓬菜色,村或断炊烟。 谁谓山中乐,忧来百虑煎。 《田间杂咏》 明作者:樊阜 新水涨荒陂,芸芸稻盈亩。 东家及西邻,世世结亲友。 夏至熟黄瓜,秋来酿白酒。 新妇笑嘻嘻,小儿扶壁走。 门口沙溪清,垂垂几株柳。 醉卧梦羲皇,凉风入虚牖。 近说明府清,征徭曾减否? 枣花落靡靡,一犬护柴关。 节序届芒种,何人得幽闲。 蛙鸣池水满,细草生阶间。 刈麦欲终亩,风吹雨过山。 大儿早未饭,叹息农事艰。 豪贵本天命,悠悠不可攀。 《梅雨五绝》 宋·范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惊, 乘除却贺芒种晴。 插秧先插蚤籼稻, 少忍数旬蒸米成。 《时雨》 宋·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耕图二十一首·拔秧》 宋·楼璹 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齐。 清晨且拔擢,父子争提携。 既沐青满握,再栉根无泥。 及时趁芒种,散着畦东西。 《芒种後经旬无日不雨偶得长句》 宋·陆游 芒种初过雨及时, 纱厨睡起角巾欹。 痴云不散常遮塔, 野水无声自入池。 绿树晚凉鸠语闹, 画梁昼寂燕归迟。 闲身自喜浑无事, 衣覆熏笼独诵诗。 芒种节 五律 芒种忙忙割,农家乐启镰。 西风烘穗海,机械刈禾田。 税赋千年免,粮仓万户填。 麦收秧稻插,秋囤再攀巅。 《伊犁记事诗》 清 洪亮吉 芒种才过雪不霁,伊犁河外草初肥。 生驹步步行难稳,恐有蛇从鼻观飞。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