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考志愿报考基础知识 |
范文 | 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同学们应考虑好未来的发展方向,结合高校实际招生情况,合理搭配冷热专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志愿报考知识,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 高考志愿的区别 (一)顺序志愿 顺序志愿按照顺序依次填好,一个一个的学校录,第一个没有录上从第二个开始。 按照顺序录,第一志愿没有录取时比较危险,到第二志愿大概率取一个招不满人的专业。 (二)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没有顺序之分,都是同一个顺序,第一个志愿未录取,就开始第二志愿,以此类推。 填报志愿小知识 “顺序志愿”:第一志愿最关键 不同志愿模式投档录取规则不同,对考生填报志愿的影响很大: 完全“平行志愿”,如本科一批、本科二批以及高职高专批; “顺序志愿+平行志愿”,如本专科提前批(艺术类除外)、国家专项计划批、地方专项计划批; 完全“顺序志愿”,如艺术类专业。 “平行志愿”:注意保持高校梯度 “平行志愿”投档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风险,更突出了高考分数的作用。对于同一批次平行志愿,几个高校志愿之间应该有梯度,“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 一般来说应将自己最想就读的高校填报在平行志愿第一个位置,最靠后的位置要考虑填报“保底”高校。 “顺序+平行”志愿:要重视第二志愿 一些省份今年提前批(艺术类除外)、国家专项计划批、地方专项计划批第一志愿设1个高校志愿,1~5个专业和是否同意调剂(专业),第二志愿为平行志愿,设1~4个高校志愿,每个高校可以填报1~5个专业和是否同意调剂(专业)。也就是实行“顺序志愿+平行志愿”模式。 对于这些院校来说,第一志愿同样比较关键,不过填报时还要重视第二志愿。由于考生志愿分布客观上存在着不均衡性,一些院校报考人数过多,势必造成第一志愿考生落选,而有些院校报考人数较少,第一志愿无法完成招生计划,第二志愿就会发挥作用。对这些批次来说,第二志愿是平行志愿,4个平行志愿此时是平行投档,均为二志愿。 考生可以参考往年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院校作为第二志愿的主要选报对象,并注意在院校顺序上有一定梯度;专业志愿也应拉开档次,合理搭配。 高考志愿报考方法 一、搜集信息内容:(一般有以下5个方面) 1、政策信息 填报志愿首先要了解招生政策和规定,特别是与填报志愿密切相关的政策和规定。 一个是国家的政策,比方说,教育部每年要发布一些当年高校的招生文件。 还有一个是省的,每个省的都有特殊情况,要特别关注自己所在省市的招生政策。比如录取批次的划分、录取体制和办法、加分照顾政策、录取程序、投档办法、高考体检指导意见等等。 2、招生形势 了解招生形势,有助于整体把握填报志愿的原则和方向,避免主观臆断。招生形势包括当年招生改革的一些重大举措、新的管理办法、本地区各科类报考人数、各批次各科类招生计划数、录取比例等等。 3、招生章程 招生章程是高校有关招生方案、招生计划和录取规则等的政策性承诺,了解学校的招生章程对科学填报志愿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招生章程通常包括院校的地理环境、建筑面积、历史沿革、专业设置情况、学科优势、师资力量、院士及教授人数、博士硕士授予权、在校学生人数、奖贷学金的设置情况等等。应尽可能收集并细读自己想报院校的招生章程。 4、批次线和学校调档线 应收集近年各批次各院校在本省(市)录取的第一志愿考生人数、录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并结合自己成绩进行分析。对于考后知分填报志愿,考生在填报志愿之前还应准确掌握今年本地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了解以上信息,有助于分析预测各招生院校的调档线和自己高考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5、相关科目成绩 相关科目指的是与所报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高考科目。相关科目成绩优秀,有利于所报专业的录取,反之,所报专业的录取机会就会降低。各招生院校在历年的招生录取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专业,对高考相关科目成绩可能会有一定的要求,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也应该注意收集研究此类资料和信息。 以上列举了这些,当然还有其它需要了解的,建议各位家长朋友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搜集。 二、学习搜集信息资料有那些途径: 一是省考试院的官方网站,需要必须看而且要常看,它的信息具有权威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是看准备报考高校的官方网站,因为它介绍了学校的招生计划、专业计划,还是详细了解该学校一般情况的重要便捷途径。 三是考试院发的《报考指南》、《招生计划》、《招生章程》、《录取分数分布统计》等。 省考试院发的《报考指南》,上面关于政策、条件、加分、怎么录取等原则性、规则性的东西说得很详细,那本书最关键的就是有近三年高校在本省招生的分数统计,可根据前面三年的数据测算今年你所报的这个学校在本省预计的提档线。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