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三化学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最新 |
范文 | 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分散、并且大量的知识需要识记。初三化学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最新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初三化学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最新,欢迎查阅! ![]() 初三化学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CuSO4溶液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加热蒸发(或者加入适量盐酸) 9、NaCl(Na2SO4):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适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 14、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 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低。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 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九年级化学知识重点 化学反应现象 1、镁条燃烧: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烟 2、红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3、铜丝加热: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5、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产生白光、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硫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放热、有刺激味气体生成、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7、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8、白磷燃烧: 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斑斓 9、甲烷燃烧: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10、铁钉放入稀硫酸:有少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溶液变成浅绿色。 11、镁条放入稀盐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迅速溶解,放出热量。 12、CO还原氧化铁 :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3、CuSO4与NaOH溶液的反应: 蓝色沉淀生成。 15、C和CuO高温加热: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6、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变红 17、加热通入CO2的红色石蕊溶液:红色变为紫色。 18、CO2通入Ca(OH)2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9、大理石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0、 Na2CO3粉末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1、铁丝放入CuSO4溶液中: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 22、铜丝放入AgNO3溶液中: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无色溶液变成蓝色。 23、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 铁器除锈 24、黑色CuO放入稀硫酸中: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