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2022年高一生物必背知识点
范文
    生物知识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例如第二章生命的基础中,了解生命的物质基础为掌握生命的结构基础作了铺垫,2022年高一生物必背知识点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2022年高一生物必背知识点,欢迎查阅!
    
    高一生物必背知识点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1、培养基的种类:按物理性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按化学成分分为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按用途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2、培养基的成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P14
    3、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4、培养基还需满足微生物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O2的要求。
    5、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6、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将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灭菌;干热灭菌:如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需保持干燥的物品。高压蒸汽灭菌:如培养基的灭菌。
    7、用固体培养基对大肠杆菌纯化培养,可分为两步:制备培养基和纯化大肠杆菌。
    8、固体培养基的制备: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9、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10、平板划线法是通过连续划线,将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分别涂布到培养基表面。当它们稀释到一定程度后,微生物将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在培养基上形成单个菌落。
    11、微生物的计数方法:活菌计数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滤膜法。
    12、活菌计数法就是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个活菌。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的只是一个菌落。
    13、显微镜直接计数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但它包括了死亡的微生物。
    14、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①如何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实验组的培养基中接种要培养的微生物,对照组中的培养基接种等量的蒸馏水(设置空白对照)。②如何证明某选择培养基是否有选择功能:实验组中的培养基用该选择培养基,对照组中培养基用普通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如果普通培养基的菌落数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中的数目,则说明该选择培养基有选择功能。
    15、如何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基中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加入酚红指示剂,如果PH升高,指示剂变红,可初步鉴定该菌能分解尿素。
    16、如何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英国人虎克(Robert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荷兰人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JacobSchleiden)、施旺(Theodar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
    细胞的增殖
    一、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
    2、细胞的核质比
    二、细胞增殖
    1.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一)细胞周期
    (1)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3)特点: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
    1.分裂间期
    特点: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2.前期
    特点: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体特点: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 2、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中期
    特点: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
    特点: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
    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
    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
    特点: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前期纺锤体的来源、由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直接产生、由中心体周围产生的星射线形成。
    末期细胞质的分裂、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将细胞隔开。、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使细胞缢裂
    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膜仁重现失两体。
    三、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比较
    相同点:1、都有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都有前、中、后、末四个阶段。
    2、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完全相同且与母细胞完全相同。染色体在各期的变化也完全相同。
    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完全相同。
    五、有丝分裂的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六、无丝分裂:
    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例:蛙的红细胞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20:5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