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大全 |
范文 | 初二刚刚学习物理,是从头开始的好机会,拿到课本以后,像看图书一样,先翻一翻,感受一下。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 目录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怎样学好初二物理 如何学好物理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 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 4.百米赛跑: 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0.294S(约为0.3S)。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 6.耳聋 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7.骨传导及实例: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这样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实例: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8.双耳效应: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二、声音的特性 1.频率: 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2.超声波和次声波: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 3.人耳听觉范围: 20HZ---20000HZ 4.音调: (1)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 (3)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4)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5)一般来说,女士的音调高于男士的音调;小孩的音调高于成人的音调。 “这首歌太高,我唱不上去”、“她是唱女高音的”、“脆如银铃”都是描述音调的。 5.响度: (1)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震耳欲聋”、“高声呼叫”、“低声细语”、“声如洪钟”、“引吭高歌”、“请勿高声喧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曲高和寡”都是描述响度的。 6.音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闻其声,知其人”、“悦耳动听”描述的是音色。 作用:用来辨别发声的物体是什么,辨别物体是否损坏。 三、声的利用 1.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 (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3)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4)医生用B超为孕妇作常规检查; (5)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 (6)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7)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和鱼群位置。 2.声音传递能量的实例: (1)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 (2)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出去人体内的结石。 3.超声波的应用: (1)声呐;(定向性好,传播距离远。) (2)B超;(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 (3)超声波测速器。(易于获得较为集中的声能。) 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休息,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分贝: 人们以分贝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dB;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3.噪声的控制: (1) 防止噪声的产生 或 消声 或 在声源处减弱; (2) 阻断噪声的传播 或 吸声 或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或 隔声 或 在人耳处减弱。 <<<返回目录 怎样学好初二物理 听课是非常重要的,这比你在课后复习记忆得来的知识印象更深。 1.“笨鸟先飞”。你可以在老师讲课之间先预习,看不懂的可以画下来,上课听听老师的讲解。还是不懂的话,可以找同学或老师探讨一下。 2。错题本。把做错的题目抄下来,自己解答一遍,看看老师给的答案和思路,作对比,再总结。 3.学会归纳知识点。初中物理和其它的科目不同,它每一框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大,所以它的内容比较广泛,你应该做好每一框的斧子工作 4.弄清楚概念。例如,合力是什么?力的定义等等。这些都要靠记忆。 5.凹、凸透镜成像原理。这个一定要搞清楚,考试很经常考,但这不太难。多出于作图和选择题。 6.光的折射。这个或许比较复杂,但你弄清楚水中的折射、镜面的折射(好像还有个镜面成像什么的,忘了)的区别。 最后,我个人一个小小的习惯:抄书。开个笔记本,把书中的概念或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抄下来,闲来无事,就拿起来看看背背。初三总复习时也方便啊。 <<<返回目录 如何学好物理 1、要预习。 学习物理之前先把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提前预习以下,有配套训练的可以做一下课前预习的习题。这样能对本节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学习新课帮助是很大的。 2、要记笔记。 记笔记是帮助你知道重难点,帮助你后面复习的,也就是记录课堂的痕迹,不要懒,学习最忌懒惰。 3、要练习。 这个学习就像做菜一样,比如我教给大家做红烧肉,第一步怎么怎么样,第二步怎么怎么样,然后按照步骤一步一步的给你演示一遍,你也记在本子上了。但是你就说你会做红烧肉了吗?很显然没有,你要自己动手去做几次才能真正的把我讲的变成你自己的。所以,学习也是一样,一定要多做练习题,并且这个练习题一定是越早越好,所谓趁热打铁,不要等到你忘记的差不多了再去做,效果就很差了。 4、要复习。 教育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5、要能复述知识点。 比如讲完一节课,你能把这节课的知识点说一遍,学完第二节,你能把前两节的知识点复述出来,学完这一章你能把一章的复述出来。坚持下去,学完一本书,你能复述出一本书的知识点,知识框架、知识点都在你脑子里,请问你的物理怎么会学不好呢? 6、要会利用错题。 你花时间练习,做错的那些题目就是你知识薄弱点,你可以不整理错题本,但一定要用重颜色笔标记住,考试前复习的时候就重点复习这些,避免重复错误,助你高分、满分! <<<返回目录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