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苦寒行 |
范文 | 原文: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向北登上太行山,艰难呀,这山势多么的高耸。 山坡上的羊肠小道弯曲不平,车轮都因此而摧毁。 树木多么的萧条冷清,北风正传来悲伤的声音。 巨熊盘踞在我们的前方,虎豹在路的两旁咆哮着。 山谷中少有人居住,而且正下着大雪。 伸长脖子眺望时,不禁深深叹气,这次远征,内心感触很多。 我内心多么的郁抑不平,想要从这东边回去。 深广的水面上并没有桥梁,路途中我们迟疑不前。 因为困惑而迷失了原来的道路,接近天黑时,还找不到可以过夜的地方。 走着走着已经走了好长一段日子,人与马也都饿了。 我们担著行囊边走边捡取柴火,开凿冰块用来煮成稀饭。 想起经里《东山》那首诗,让我产生连绵不绝的哀伤。 注释 (1)《苦寒行》:属汉乐府“相和歌·清调曲”,曹操借旧题写时事,反映严寒时节在太行山中行军的艰辛。 (2)太行山:起于河南北部,向北经山西、河北边境入河北北部。 (3)巍巍:高峻的样子。 (4)羊肠坂(bǎn):地名,在壶关西南。坂,斜坡。 (5)诘(jí)屈:盘旋曲折。 (6)摧:折毁。 (7)萧瑟:凋零。 (8)罴(pí):一种大熊。 (9)啼:号叫。 (10)溪谷:山中低而有水之地,山里人多住于此。这里是说,连溪谷也“少人民”,其它地方更没有人了。 (11)霏(fēi)霏:雪下得大的样子。 (12)延颈:伸长脖子,指眺望。 (13)怫(fú)郁:忧虑不安。 (14)东归:指返回故乡。 (15)中路:中途。 (16)薄暮:傍晚。薄,迫近。 (17)担囊:挑着行囊。 (18)斧:砍,用作动词。 (19)糜:粥。 (20)《东山》:《诗经·豳风》中的一篇,写远征士卒对故乡的思念。 赏析 206年,曹操率兵亲征高干,途中经过太行山著名的羊肠坂道,写下了这首,其格调古直悲凉,回荡着一股沉郁之气。这首诗感情真挚,直抒胸臆,毫不矫情作态。诗人在诗中用质朴无华的笔触描述了委曲如肠的坂道、风雪交加的征途、食宿无依的困境。对于艰难的军旅生活所引起的厌倦思乡情绪,诗人也做了如实的记录。更感人的是,尽管作为军事统帅,诗人在这里却没有强作英豪之态,而是赤裸裸地写出当时在那种环境下的内心波动,直露的笔触把诗人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以其真诚而扣动着读者的心弦。 诗以“艰哉何巍巍”总领全篇,通过征途所见突出一个“艰”字。“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二句为全诗奠定了萧瑟悲凉的基调,使诗笼罩在一片凄哀险恶的气氛中。为了进一步渲染凄哀险恶的气氛,诗人又以羊肠小路、恐怖战栗的熊吼虎叫、罕无人迹的漫漫大雪等物象感叹行军的艰难。以此为铺垫,顺势提出“思欲一东归”的念想。末二句并写两面,一写诗人同情长期征战的战士,渴望战争结束、实现统一的心情;一写诗人以周公自比,排除万难、取得征讨胜利的决心。整个诗歌弥漫着悲凉之气,抒情真挚感人。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