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知识点 |
范文 |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送东阳马生序重点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知识 一、重点词语: 1、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 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3、无从致书以观 致: 得到 以: 来 4、手自笔录 手: 亲手 笔:用笔 5、走送之 走:跑 6、不敢稍逾约 逾:超过 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是:因此 以:把 8、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从:向 执:拿 9、援疑质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10、或遇其叱咄 或:有时 11、礼愈至 至:周到 12、俟其欣悦 俟:等待 13、当余之从师也 之: 助词,不译 14、媵人持汤活灌 媵人: 服侍的人 汤:热水 15、主人日再食 日: 每天 再:两次 16、腰白玉之环 腰: 做动词,腰佩 1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缊袍敝衣:穿破旧的衣服 18、以中有足乐者 以: 因为 19、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若: 比得上;如 20、盖余之勤且坚若此 盖: 大概 若:像 二、虚词的用法 以: 1、介词,把,拿——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介词,因为——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是:因此) 3、连词,表修饰关系,来——无从致书以观;俯身倾耳以请 4、连词,表原因,因为——以中有足乐者 之: 1、代词——录毕,走送之;弗之怠。 2、助词,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3、结构助词,的——益慕圣贤之道;无鲜肥滋味之享。 三、 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四.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作动词用, 腰佩、挂 手自笔录 笔:这里是名词作状语,用笔 五.古今词义 走送之 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 我非常佩服古代的那些为科举考试而读书人,我佩服他们能够有那么有恒心。他们把四书五经读了上百遍上千遍,但是他们度不会感到厌烦,他们认为想要为国家做贡献,做这点努力是必须付出的,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也许有许多人读书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有人会认为他们很贪财,会鄙视他们。其实这并不可耻,因为他们能够吃国家的粮食,拿国家的银子,都是他们那么用功的读书,所换来的报酬。在宋濂的这篇赠序中就向世人展示了一代大文豪艰辛的求学历程。 读过这篇文章,我的第一感想就是我太幸运了。 从时间上,我庆幸我没有生在封建社会,而是生在了二十世纪,不必被当时的制度所压着,我喜欢我现在的自由。 从家庭条件和生活上,我非常地同情他。他小时候因为家贫以至于买不起书,他只好把从别人家借来的书抄一遍再还给人家。即使是在冬天,墨汁都结成了冰,手指都很难弯曲,他依旧会依照约定的时间抄完后送还给人家。他怕没有名师指导,经常跑几百里路去请教问题。冬天在深山巨谷中行走,皮肤都龟裂了也浑然不知。他总是穿得破破烂烂,但他从来都不羡慕那些身穿绫罗绸缎的人。 看看我们现在的条件,你如果想看书,父母就会给你买;你如果有问题不会,父母就会给你请家教;你的衣服破了旧了,就会给你买新的衣服。我们的任何条件都不比他差,但是学习却没有他那种用功刻苦的精神。 作为90后的我们,的确要好好的反思一下,是不是我们的条件太好了,让我们只懂得享受,却不懂得利用。我们总是在叫苦叫累,可是仔细的想一下,中国古代时的人为什么能受得了,而我们去受不了呢?缺少一种想要刻苦学习的信念而已。现在的我们很幸运,我们要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 送东阳马生序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作者自叙青年时代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并与今天太学生求学之易进行对比,得出业有不精,德有不成,主要是因为用心不专,不知勤苦求学之理的结论,并劝勉马生及太学生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