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地理七年级上学期知识点
范文
    知识在人群的分布与构成,决定了这人群的进化级别与方向,人的生命只是人类知识构成,知识的质量,决定了生命的质量,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地理七年级上学期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地理七年级上学期知识点
    地球的运动(重点和难点)
    一、会画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 填图册第7页(1)
    1、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北逆南顺)、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13页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图(太阳直射点、日期、昼夜长短、极昼极夜、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影子长短光照面积大小)注意南北半球刚好相反。
    1、地球的自转
    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
    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⑷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
    ⑸产生的现象: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②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春分:3月21前后,阳光直射赤道,北半球春季,昼夜平分。
    夏至:6月22前后,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极昼
    秋分:9月23前后,阳光直射赤道,北半球秋季,昼夜平分。
    冬至:12月22前后,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冬季,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极夜
    地理七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梳理
    地图的阅读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
    ⑴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②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 线段式
    ⑵方向的判读:
    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和注记
    ①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②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用说明地理事物数量的数字,称之为地图的“语言”。
    ③常用图例:(P18中的图1.25)
    2、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⑴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
    ⑵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地理七年级知识点
    地形图的判读
    一.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高度的两种表示方法:海拔(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等于两点的海拔高度之差)。
    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连线,称为等高线;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之差
    2、陡坡和缓坡的等高线疏密差异
    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3、(重点)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5种地形部位(课本第25页)
    ①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升高)
    ②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③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一般发育有河流
    ④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处)。
    鞍部(相邻两山顶之间的低地)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修路、爬坡水渠、水库选址)
    水库宜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如下图中甲处)
    大坝坝址则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的最窄处或洼地、小盆地的狭窄出口处(最好在峡谷处,工程量小,投资小,安全系数大,如图中乙处)
    交通建设的线路选择要求坡度平缓(一般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绕行如图中ABC)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1、定义,不同颜色代表的地形
    绿色表示平原 , 蓝色表示海洋 ,黄色表示低山丘陵,褐色表示高山 ,
    白色表示雪线以上
    2、陆地表面的五种地形(海拔和地势特点)课本第27页
    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崎岖不平、具有陡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高原(海拔较高,>500米,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平原(海拔较低,<200米,地面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海拔较低,200~500米,崎岖不平的地形区,地势起伏较大);
    盆地(海拔不定,四周高,中间低)。
    三.地形剖面图
    绘制方法(描点、引线、连线,注意处理好相同海拔的点之间是上凸还是下凹参见课本28页的图)。
    地理七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提纲
    看图写出特殊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180°)经过的大洲大洋(参照课本最后一页的世界地形图)
    主要位于北半球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大洋洲、南美洲
    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完全在东半球——非洲,完全在西半球——南美洲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
    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亚洲
    赤道横穿的大陆是——非洲大陆,南美大陆
    赤道横穿的大洲是——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亚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
    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同时被南北回归线穿过的——非洲、大洋洲
    地跨热带、温带、寒带大洲——亚洲、北美洲
    没有热带的大洲——南极洲、欧洲
    没有寒带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热带面积最大的大洲——非洲
    寒带面积最广的大洲——南极洲
    0度经线经过北冰洋、大西洋,穿过欧洲非洲
    0度纬线既赤道,经过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180度经线经过北冰洋、太平洋
    被五大洲环绕的大洋:太平洋、大西洋,被四大洲环绕的大洋:印度洋,被三大洋环绕的北冰洋
    地理七年级上学期知识点归纳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 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 (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 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 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 手机短信、打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P51中的图3.12)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P51中的图3.13)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⑷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3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⑸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 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⑹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地理七年级上学期知识点相关文章:
    ★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地理知识点归纳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归纳
    ★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
    ★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 地理七年级上知识点梳理
    ★ 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3: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