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
范文
    幸福不在知识之中,而在对知识的获取之中!在永远的获取中,我们永远被赐福;无所不知则是魔鬼的诅咒。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
    基本概念
    1、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传播速度:真空或空气中c=3×108m/s。水中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中为真空中的2/3。
    2、光的反射:
    (1)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一点”、“二角”、三线”:O为入射点;i和r分别是入射角和反射角,AO、NO、OB分别是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
    (3)镜面反射:平滑的表面对光线的反射叫镜面反射。
    (4)漫反射:粗糙的表面对光线的反射叫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如图所示S为光点,S’为像。
    (6)球面镜: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3、光的折射:【高清课堂:《光现象复习课》主要知识点 四、 光的折射1、定义】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如下图所示,O为入射点;i和r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AO、MN、OB分别是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
    (3)色散现象说明:①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②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红光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
    4、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5、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红外线特点:热作用强 ;应用:红外线夜视仪、步枪的瞄准器、电视遥控器;紫外线特点:生理作用强,能杀菌; 作用:紫外线灯灭菌、防伪标志
    要点诠释:
    1、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介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白光照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射出的光分解为各种颜色的光。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光线由空气进入三棱镜后,发生了光的折射,由于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
    3、在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基本的规律、特点
    1、光的反射规律:
    (1)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和物体的对应点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和物体的左右相反;
    (5)像是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到,不能用光屏去呈接。
    3、光的折射规律:【高清课堂:《光现象复习课》主要知识点 四、 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定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实验探究
    1、光的反射实验步骤: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2)在纸板上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用激光笔沿入射光线射入,找到对应的反射光线。
    (3)观察两组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猜想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a、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相等;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
    (4)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观察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6)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角i和r。
    2、平面镜成像实验步骤:
    (1)将纸对折,在对折处画一条直线段,把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竖立在对折线上;
    (2)在白纸的一方任意位置放点燃的蜡烛,用笔记下蜡烛的位置,观察玻璃后面的像;
    (3)用手在玻璃后面摸一摸是否有蜡烛存在,再拿一张白纸在像的位置附近移动,观察白纸上是否有蜡烛的像;
    (4)拿另一支蜡烛(未点燃)放在玻璃后像的位置处,移动这支蜡烛,再左右移动头部,从不同位置看上去蜡烛和像完全重合;
    (5)改变蜡烛的位置,重复再做一遍。
    要点诠释:
    1、光的反射:(1)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不到反射光线,证明三线共面;(2)通过测量比较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可以证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并且对称还意味着分居法线两侧。
    2、平面镜成像:(1)实验中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2)试验中平面镜要和桌面垂直,否则怎么移动蜡烛都不能和像完全重合;(3)试验中如果用的玻璃板太厚就会看到两个像,这是由于玻璃板的两个面上都发生反射形成的;(4)实验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5)用一张白纸(光屏)放到玻璃板后面,白纸上(光屏)看不到蜡烛的像,证明成的像是虚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km/h;关系:1m/s=3.6km/h;1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公式: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
    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相关文章: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四章)
    ★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测试试卷及复习知识点
    ★ 【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章节知识点
    ★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 初二物理上册的知识点归纳
    ★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人教版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详解
    ★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2:4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