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年级数学总结知识点 |
范文 |
有人说,知识就是力量。对我来说,知识就是幸福。有了知识,你就可以区别真理和谬误,可以分清高尚与渺小。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三年级数学总结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 三年级数学总结知识1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1、①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 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 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 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 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 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 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 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 三年级数学总结知识2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 2、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3)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基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年级数学总结知识3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口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2、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先用整百数乘一位数,再用整十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先用整百整十数的前两位与一位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3)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3、一个数与10相乘的口算方法: 一位数与10相乘,就是把这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 4、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先用这个两位数与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O。 小技巧: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笔算乘法 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注意事项 1.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2、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3、凡是问 够不够,能不能 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几个特殊数: 25×4=100 ,125×8=1000 4、相关公式: 因数×因数 = 积 积÷因数 = 另一个因数 5、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三 )位数,也可能是( 四 )位数。 6、一个两位数与11的速算技巧 三年级数学总结知识4 第五单元 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理解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的意义。 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1平方分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1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光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4.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5.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背 熟 :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反过来也要会说。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 (2)边长 (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 (1米 )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也就是(10000平方米)。 (5)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面积单位进率和土地面积单位: 1.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有( 公顷 )和( 平方千米 )。 ★“ 公顷 ”→ 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建筑面积 ★“ 平方千米 ”→ 测量城市土地面积、国家面积 1公顷: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公顷。 1平方千米: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2.正确理解并熟记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① 进率100: 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 = 100 公顷 ② 进率10000: 1公顷 = 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 = 10000平方厘米 ③ 进率1000000: 1平方千米 = 1000000平方米 ④ 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 背熟公式 1、周长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 = (长+宽)× 2 长 = 周长÷2-宽 或者:(周长-长×2)÷2= 宽 宽 = 周长÷2-长 或者:(周长-宽×2)÷2=长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 2、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已知面积求长:长=面积÷宽 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开平方 已知周长求长:长=周长÷2 - 宽 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4 三年级数学总结知识5 第六单元 年、月、日 (一)年、月、日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和(时、分、秒)。 2、重要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月1日元旦节、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3、熟记每个月的天数:知道大月一个月有31天,小月一个月有30天。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一年有12个月(7大4小1特殊) 可借助歌谣记忆: 一、三、五、七、八、十、腊(即十二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天,只有二月二十八。 每逢四年闰一日,一定要在二月加。 4、熟记全年天数: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365天,闰年366天。上半年多少天(平年181天,闰年182天),下半年多少天(所有年份都是184天)。 (1)季度:(一年分四季度,每3个月为一个季度) 一、二、三月是 第一季度(平年有90天,闰年有91天), 四、五、六月是 第二季度(有91天), 七、八、九月是 第三季度(92天), 十、十一、十二月是 第四季度(有92天)。 (2)会计算每个季度有多少天,连续几个月共有多少天。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3)给出一个天数会计算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如:第三季度有(92)天,有(13 )个星期零( 1)天。平年全年有(365)天,是(52 )个星期零(1)天。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年份除以4的方法判断平年闰年。年份除以4有余数是平年,没有余数是闰年。 如:1978÷4=494……2,1978年是平年。 1988÷4=497,1988年是闰年。 (5)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闰年。 5、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 1 例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 6月12日~~6月30日 30-12+1=9(天) 7月有:31(天) 8月1日~~8月17日 有:17(天) 9+31+17=57(天) 6、给出一个人出生的年份,会计算这个人多少周岁;给出一个人的年龄会计算他是哪一年出生的。 如:小华1994年6月出生,到今年6月(15岁)。小华今年12岁,他是(1997年)出生的。 7、通常每4年里有( 1 )个闰年, ( 3 )个平年。 (如果说某个人不是每年都能过到生日,8岁过两次生日,12岁过3次生日,那么他的生日就是2月29日。) 8、推算星期几的方法: 例如: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 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三往后数一天,即星期四。 9、会计算到今年经过的年份:就用2013 - 给的年份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今年建国多少周年? 熟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 算式:2013-1949=64(年) (二) 24计时法 1、普通计时法又叫12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两个12时表示,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缀。(如凌晨3时、早上8时、上午10时、下午2时、晚上8时) 2、24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24时表示,在表示的时间前可以加或可以不加表示的大概时间段得词语。 3、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时,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 如: 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 上午9时 === 9时或9:00 晚上9时 === 21时或21:00 4、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 比如:16时等于16 - 12 = 下午4时。(必须加前缀) 5、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经过时间) 比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 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 ★(计算经过时间时,一定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 比如:某商品早上8:00开始营业,下午6:00停止营业,一天营业多少时间? 下午6:00=18:00 18:00 - 8:00 = 10(小时) 6、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 如:火车11:00出发,21时30分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时30分),注意不要写成(10:30)。 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 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 7、会根据给出的信息制作月历和年历。如:某年8月1日是星期二,制作8月份的月历。再如:某年4月30日是星期 四,制作5月份月历。 制作年历步骤: 第一: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 第二:确定12个月怎样排列, 第三:把休息日用另外的颜色标出来。 8、时间单位进率: 1世纪=100年 1年 =12个月 1天(日)=24小时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钟 1周=7天 三年级数学总结知识点相关文章: ★ 三年级数学总结知识点上册 ★ 2019三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知识点 ★ 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版知识点汇总(含北师大版数学) ★ 三年级数学的知识点与学习方法 ★ 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必背必记知识点 ★ 高中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内容重点知识汇总 ★ 2019三年级数学下学期必背必记知识点 ★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 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2020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