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签的border 样式在浏览器中显示不出来的解决方法
  • 剖析标注HTML元素时class比id所具有的优势
  • contaminated surface
  • contaminated water
  • contaminating
  • contamination
  • contamination of drinking water
  • contango
  • contd
  • contemplate
  • contemplated
  • contemplating
  • 打边鼓
  • 打迭
  • 打退堂鼓
  • 打逗
  • 打通
  • 打通关
  • 打通宵
  • 打造
  • 打醮
  • 打里打外
  • 2013年广州市增城市第一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职位表
  • 广州开发区医院关于组织2013年应届毕业生面试的通知
  • 亳州市东方职业技术学校2013年招聘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告
  • 2012年江苏省企业家摄影协会招聘人员公示
  • 2013年南京市应天职业技术学院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 2013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 2013年亳州市企事业单位高层次(紧缺)人才需求信息表
  • 2013年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招聘行政服务中心聘员公告
  • 2013年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招聘行政服务中心聘员职位表
  • 2013年盐城市建湖县高新技术经济区城南新区选调公告
  • 标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范文
        数学可以训练你的思维能力,思维方式。当然最重要的是与自己能在社会上生活有关,你想找到好的工作,基本都是和数学都是有关系的。因此从小的学习十分有必要。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1
        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2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的被除数=商×除数+的余数;
        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
        (2)除法验算:→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
        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用被除数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3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4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位除起,如果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3)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基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增:第二单元课外知识拓展
        5、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6、关于倍数问题:
        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
        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例: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的和是24,求甲乙两数?
        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加起来就相当于乙数的6倍了,而它们加起来的和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6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6=4,甲数为:4×5=20
        同样:若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之差是24,求甲乙两数?
        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的差就相当于乙数的4倍了,而它们的差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4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4=6,甲数为:6×5=30
        7、和差问题
        (两数和—两数差)÷2=较小的数
        (两数和+两数差)÷2=较大的数
        例: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37,两数之差是19,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解析:如果给甲数加上“乙数比甲数多的部分(两数差)”(虚线部分),则由图知,甲数+两数差=乙数。如是:甲数+两数差+乙数=甲数+乙数+两数差=两数和+两数差
        又有:甲数+两数差+乙数=乙数+乙数=乙数×2
        知道:两数和+两数差=乙数×2
        (两数和+两数差)÷2=乙数
        解:假设乙数是较大的数。乙:(37+19)÷2=28甲:28-19=9
        8、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
        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12÷3=4(分钟)
        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4×4=16(分钟)
        9、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8=6……(),求被除数是,最小是。
        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应是7,最小应是1。
        再由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
        ②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红,2黄,3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89个是什么颜色?
        彩灯一组为:1+2+3=6(个),照这样下去,89÷6=14(组)……5(个)第89个已经有像上面的这样6个一组14组,还多余5个;这5个再照1红,2黄,3绿排列下去,第5个就是绿色的了。
        ③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
        例1: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
        38÷4=9(条)……2(人)
        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9+1=10条。
        答:一共要10条船。
        例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米)
        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
        答:能做5件成人衣服。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5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
        1、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这个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
        2、观察、分析复式统计表要先看表头,弄清每一项的内容,再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回答问题。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口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2、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先用整百数乘一位数,再用整十数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先用整百整十数的前两位与一位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3)在脑中列竖式计算。
        3、一个数与10相乘的口算方法:
        一位数与10相乘,就是把这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
        4、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先用这个两位数与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O。
        小技巧: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如:30×500=15000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笔算乘法
        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注意事项
        1.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2、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3、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几个特殊数:
        25×4=100,125×8=1000
        4、相关公式:
        因数×因数=积
        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5、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5 4:3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