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九年级上学期政治知识点
范文
    知识的宽度、厚度和精度决定人的成熟度。每一个人比别人成功,只不过是多学了一点知识,多用了一点心而已。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九年级上学期政治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九年级上学期政治知识1
    守望精神家园
    (一)延续文化血脉
    1、中华文化的产生: 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互相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的内涵、特点: 内涵:独具特色的语言 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中华文化的作用和价值(重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脉相承的重 要原因是什么?
    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5.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处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6.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7.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
    (1)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2)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8.怎样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2)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 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9.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10.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
    (1)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3) 社会层面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4) 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7.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2) 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九年级上学期政治知识2
    建设美丽中国
    (一) 正视发展挑战
    1.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
    (3) 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有哪些?
    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新的特点:①增速趋缓②出生率低。③老龄化加剧,④男女性别比失衡,⑤乡分布不均衡,⑥“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3.我国为什么要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4.国家推行计划生育的意义?
    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5.我国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意义?
    我国实施“全面孩”政策,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6.我国的资源现状有哪些特点?
    (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7.为什么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
    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
    ▲8.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一些地方、 一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
    ②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这已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9.为什么要关爱和保护环境?
    ①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②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③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毁灭。
    (二) 共筑生命家园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丕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2. 人类怎样开发和利用自然?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结果会怎样?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 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3.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4.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与发展理念分别是什么?
    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5.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6.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s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4)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九年级上学期政治知识3
    中华-家亲
    (一)促进民族团结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基本政治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1)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2) 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3.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4.党和政府为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的措施
    经济社会方面: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民生方面: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板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文化方面: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5.维护民族团结,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①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②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③关心、爱护少数民族同学;
    ④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三) 维护祖国统一
    ▲6.反对分裂,我们应该怎样做?
    (1)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3) 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3)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7.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统- , 反对分裂?
    (1)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
    (2)任何企图搞民族分裂的人都是历史罪人,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8.“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简称为“- -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二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9.怎样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10.为什么祖国完全统一必定 会实现?
    (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几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3)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11.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 -?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诀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2)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3)两岸人民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 -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九年级上学期政治知识4
    中国人中国梦
    (一) 我们的梦想
    ▲1.近代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所做的努力?
    ①中华儿女百年来前仆后继,进行了波澜壮阔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
    ②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历经艰苦探索,重新焕发活力,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新中国成立以来实现了怎样的历史跨越? )
    3.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目标?
    ①第一步走: 1981 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②第二步走: 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③第三步走: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4.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①到建党一百年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实现中国梦的原因(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 )
    ①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6.实现中国梦的实质是: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7.怎样正确认识中国梦?
    (1)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夙兴夜寐,执着地追求实现小康、过幸福生活的社会梦想。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4) 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哪些新的伟大成就?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9.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什么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 )
    (1)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2.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1)第一阶段,从2020 年到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 共圆中国梦
    1.为什么中国梦能够实现?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2.怎样实现中国梦?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立足中国的独特国情,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3.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底气源自哪里?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2)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4.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
    (1) 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
    (2) 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
    (3)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
    (4)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丕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5)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
    (6)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九年级上学期政治知识5
    追求民主价值
    ▲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是什么?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3.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1)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2)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4.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5.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公民应该如何行使民主权利?
    (1)民主选举:
    地位: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
    原则:民主选举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2)民主决策
    地位: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民主决策的要求: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民主决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3)民主监督:
    地位: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民主监督的作用:①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治滥用权力,预防腐败。②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6.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2)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3)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7.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①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②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
    ③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8.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1) 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0: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