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新课标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范文
    知识的宽度、厚度和精度决定人的成熟度。每一个人比别人成功,只不过是多学了一点知识,多用了一点心而已;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新课标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新课标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2、政协会召开的历史条件
    ⑴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
    ⑵国统区爱国主义运动空前高涨
    ⑶中共积极筹备政协会议的召开,为建立新中国进行重要的准备工作。
    3、中共为什么召开新政协会议?
    为争取新民主主义的胜利,为建立新中国进行重要的准备工作。
    4、时间:1949年9月21日—30日
    5、政协会议的主要内容(决议)(贡献):
    ⑴政协会议通过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⑵会议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⑶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⑷采用公元纪年
    ⑸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⑹五星红旗为国旗
    ⑺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6、参加者:出席第一届政协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的代表,共662人。
    7、性质:简称新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8、意义: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奠定了基础。
    9、《共同纲领》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人全国人民制定宪法前还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大宪章。
    开国大典
    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⑴时间: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
    ⑵地点:中南海
    ⑶内容:①国家领导人宣布
    ②会议决定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
    ③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⑤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内外压迫对中国的统治和国家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从此,中华民族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
    西藏和平解放
    1、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追击盘踞在华南、西南、西北和东南沿海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很快就扫清了各地歼敌。
    2、西藏和平解放的经过:1950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同时中央人民政府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到北京谈判。1951年5月经过谈判,西藏和平解放。
    3、时间:1951年5月
    4、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至此,除台湾和少数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获得解放。(人版: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5、西藏获得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新课标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2
    整顿经济秩序
    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生的人民政权经受了军事、政治、外交、经济等多方面的严峻考验。特别是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对处理全国性、特别是大城市中的经济问题还缺乏经验,如何迅速制止市场物价混乱,整顿经济秩序,进而为恢复国民经济创造条件,是一项既复杂艰难又十分紧迫的任务。
    2、措施:
    ⑴采取果断的行政措施,严厉打击银元投机。
    ⑵在全国范围大规模调运基本生活、生产物资到城市,敞开供应,平抑物价。
    ⑶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物资调度和现金管理。
    3、结果(成效):几个月后,迅速收到成效,社会秩序稳定,人民欢欣鼓舞。
    4、意义
    5、影响:几个月后,迅速收到成效,社会秩序稳定,人民欢欣鼓舞。事实证明,人民政权完全有能力在经济上管理好自己的国家。
    抗美援朝
    1、抗美援朝的原因: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帜武装干涉朝鲜,并公然入侵台湾海峡,把战火延烧到中国的东北边境。在美国无视中国政府严正警告、国家面临外部侵略严重威胁的紧急情况下,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同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承担起保卫和平的历史重任。
    2、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
    3、参加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
    4、抗美援朝的目的:保家卫国
    5、指挥者:彭德怀
    6、著名的战役:上甘岭战役
    7、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在敌强我弱、导常残酷的战争中,志愿军指战员为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舍生忘死,慷慨奉献,发扬了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被人们誉为“最可爱的人”。
    8、精神及英雄人物:
    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
    英雄人物:邱少云、黄继光等。
    9、战争结果:从1951年7月起,到1953年7月,美军在战场上严重受挫,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朝鲜战争结束。
    10、影响(意义):抗美援朝是巩固年轻的人民共和国的又一胜利。它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也使新中国的国际声望得到空前提高,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土地改革
    1、时间:1950年6月—1952年底基本完成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主要内容:宣布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土地改革的过程:1950年6月到1952年底,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
    5、意义:
    ⑴(经济上)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⑵(政治上)依靠在土改中形成产有组织的阶级队伍,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对旧乡村的改造,为以后在农村社会中推行党的各项政策奠定了基础。
    新课标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3
    第一个五年计划
    1、过渡时期总路线:1949年—1956年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⑴目的: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完成后,如何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 社会主义过渡
    ⑵时间:1953年—1957年底
    ⑶内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第一个五年计划
    ⑴指导思想:过渡时期总路线。
    ⑵基本目的: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奠定厚实的物质基础。
    ⑶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其他各项事业,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奠定厚实的物质基础。
    ⑷时间:1953—1957
    ⑸巨大成就(结果):到1957年底,各项主要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巨大成就。钢铁、煤、电力、机器制造、交通运输以及水利建设等各个方面捷报频传,不仅工业基础得到极大改善,也初步改变了工业分布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步伐在扎扎实实的向前迈进。
    3、一五计划的巨大成就具体事件:
    ⑴至1957年,全国钢年产量已上升到535万吨。
    ⑵1953年7月,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长春兴建。
    ⑶到1957年底前,川藏、新藏公路也都先后改建或建成,全线通车。
    ⑷1954年,南昌飞机厂制造的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1956年,新型喷气式飞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⑸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三大改造”
    1、时间:1953年
    2、内容:“一化三改”,即社会主义工业化(简称“一化”)以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三改”)
    3、实质: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变革,使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的优势地位,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经济基础。
    4、历史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社会变革,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评价: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总体上看是成功的。但在改造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偏差。这主要表现在1955年夏以后,对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时间内遗留了一些问题。但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完全正确的。
    6、途径:
    ⑴农业:引导农业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将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⑵手工业:引导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
    ⑶资本主义工商业:也就是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国家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通过有步骤地和平赎买的办法,将它们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使资本家私有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制定目的:为了适应向社会主义过渡新形势的需要,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2、时间:1954年9月
    3、制定者: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性质(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5、主要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基本政治制度和各项政策,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并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把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总目标确定了下来。
    6、历史意义: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⑵宪法的颁布,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了根本大法的保障。
    新课标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4
    “大跃进”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⑴提出的背景
    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没有历史先例和足够准备
    ②当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
    ④战胜资本主义的“赶超”战略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以致脱离客观实际
    ⑵推出的时间及内容
    ①时间:1958年
    ②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⑶结果:“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全民“大炼钢铁”
    ⑷评价: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求富求强的强烈渴望,但由于过分强调“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忽视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助长了浮夸蛮干的风气。
    2、“大跃进”
    ⑴时间:1958年
    ⑵核心内容:全民“大炼钢铁”
    ⑶结果:生产造成严重破坏,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⑷特点:以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高指标、高速度,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首先在农业上发动起来,而后扩展到工业领域。
    人民公社
    1、时间:1958年
    2、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掀起:
    1958年根据“工农商学兵相互结合、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原则,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将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转变为人民公社。
    3、评价人民公社化运动:
    虽然刮“共产风”的时间较短,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也几度调整,但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经营方式和所有制形态的探索,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4、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后果:
    大半人民公社超出了当时的生产和群众觉悟水平,搞平均主义实际上损害了群众利益,最终造成生产混乱,生产力下降。
    5、人民公社的特点:一大二公
    国民经济的调整
    1、历史背景:从1959年起,特别是1960年夏以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严重后果逐渐显露出来。
    2、时间:1960年开始——1965年初(1964年底)
    3、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4、国民经济调整的结果:在1964年底至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宣布:经济调整的任务已基本完成,我国将进入一个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目标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新时期。
    新课标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5
    “铁人”王进喜
    1、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十年(1956年—1966年)
    1956年9月中共八大会议的召开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良好开端。
    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十年:
    从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渴望繁荣富强的中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意气风发地活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众多先进代表。他们被誉为“共和国的脊梁”。
    3、石油大会战
    1960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继发现大庆油田之后,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在东北大地展开。石油会战的成功,打破了“中国贫油”的悲观论调,中国石油终于能够基本自给。
    4、王进喜的主要事迹
    王进喜是为我国石油工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庆人”的优秀代表,是新中国工业战线的先进典型。
    5、王进喜主要事迹的影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石油工人。
    6、王进喜的名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两弹元勋”邓稼先
    1、我国为什么研制原子弹和氢弹?
    1959年6月,为了增强国防实力,打破国际上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在苏联政府中止合作协议的情况下,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制造原子弹。
    2、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3、两弹成功爆炸的意
    两弹成功的爆炸,表明我国已具备核防御力量,这不仅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自信心。
    4、邓稼先的主要事迹
    作为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邓稼先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兢兢业业,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成功试制和爆炸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焦裕禄出任兰考县委书记
    1962年,焦裕禄受命出任县委书记。
    2、焦裕禄出任兰考县委书记的背景
    当时,河南省兰考县连续遭受干旱、风沙和内涝等自然灾害,粮食严重减产。
    3、焦裕禄大干一场的目的
    为了治理自然灾害,改变兰考的贫困面貌。
    4、焦裕禄的主要事迹
    他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究,摸清了全县灾害的实情,带领干部群众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疏浚河道,改良盐碱地,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5、人们怎样称赞焦裕禄,为什么?
    焦裕禄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他一身正气,廉洁奉公,处处为他人着想,为群众谋利益。他严于律己,鞠躬尽瘁,真正实践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