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生物中考必背知识点 |
范文 | 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生物中考必背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生物中考必背知识点 1、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外膜: 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中膜: 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内容物: 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玻璃体、房水。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视觉的形成: 外界光线经反射在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视觉中枢。 (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2、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耳廓收集、传导声波。 外耳道:传导声波。 中耳: 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声波、鼓膜产生振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听觉中枢骨传导有关的神经 (形成听觉)。 3、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2)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1、结构 细胞体、突起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轴突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髓鞘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多条神经纤维组成神经 2、功能: 生物中考重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5、细胞膜的功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16、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 17、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18、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19、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20、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 2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3、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动。 赤潮形成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24、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1)种类:按寄生细胞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2)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 第三单元 27、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28、区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9、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相同点不同点 菜豆种子有种皮和胚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子叶两片。 玉米种子有种皮和胚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子叶一片。 在玉米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胚乳被染成蓝色。 30、种子萌发的条件 31、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收水分(运输营养物质的需要),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32、植株的生长: 33、桃花的结构: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花丝)。 3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35、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导管的功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水是由导管从下往上运输,营养物质由筛管从上往下运输。 36、蒸腾作用: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 蒸腾作用的意义: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降温。 37、光合作用: 38、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四单元 39、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0、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男性: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输卵管--受精的场所。 4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42、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44、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45、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口腔糖类开始消化的地方唾液淀粉酶。 胃蛋白质开始消化的地方胃蛋白酶。 小肠糖类、蛋白质、脂肪都能消化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46、关注食品安全。 47、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47、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48、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49、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种类概念和功能管壁 动脉送血离心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静脉送血回心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50、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51、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 5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53、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 54、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产生尿液)、输尿管、膀胱(暂存尿液)、尿道。 55、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56、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57、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作用。5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反射弧的结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59、人体内几种激素的作用: 外分泌腺:有导管唾液腺、汗腺。 内分泌腺: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和性腺。 激素: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调节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 内分泌腺分泌激素作用症状。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呆小症、甲亢、地方性甲状腺肿。 垂体生长激素促进骨的发育,调节生长发育。侏儒症、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胰岛胰岛素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糖尿病、低血糖症状。 60、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 (2)空气污染会形成酸雨。 (3)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 (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5)人类活动也会改善生态环境。 第五单元 动物按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动物已知150万种,其中昆虫100万多种,是种类最多的类群。 61、鱼类:靠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游泳,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胸鳍、腹鳍和背鳍维持鱼的平衡,尾鳍控制运动的方向;鳃是鱼的呼吸器官,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卵生。变温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蜇、珊瑚虫等。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如:章鱼、乌贼、河蚌、田螺等。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较硬的甲。如:虾、蟹、水蚤等。 62、蚯蚓:1、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 2、以植物枯叶、朽根等为食。 3、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在粗糙纸上比玻璃板运动快);身体分节使躯体的运动更灵活。 4、靠可以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呼吸。 5、是环节动物,此类还有沙蚕、水蛭等 63、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多为胎生、哺乳。 兔与植食性相适应的特点: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发达,无犬齿(撕裂食物),盲肠发达。 64、空中飞行的动物: 65、骨胳肌的结构和特性: 66、按照行为的获得方式可分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67、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六单元 68、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 69、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有机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70、细菌和真菌的区别:细菌体内没有成形细胞核。 真菌: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孢子生殖。 7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72.微生物与人类生活: 73植物分类比较形态结构,被子植物中,花、果实、种子是重要依据。 动物分类比较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74、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种。 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生物类别越多,生物间的相似程度越低、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则相反。 75、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一个物种是一个基因库)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我国是裸子植物的故乡。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 76、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滥砍乱伐、滥捕乱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等。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77、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第七单元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植物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青蛙发育过程: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蛙的卵块(体外受精)蝌蚪青蛙。 2、青蛙发育的四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3、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和种类少的原因是: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生活在水中,幼体经变态发育才能上陆。 4、环境变化对两栖动物繁衍的影响:导致两栖动物生殖和繁育能力下降。出现畸形蛙的原因:水受到污染。 四、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鸟卵的结构: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卵黄、卵黄膜、胚盘是一个卵细胞。 2、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求偶、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2、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耳垂、舌头、眼皮、鼻尖、大拇指、酒窝。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5、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基因是染色体上能够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断,DAN上有许多基因。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的细胞中)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二、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三、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亲代的基因通过生殖活动传给子代的。子代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因此,后代就具有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2、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Dd。 3、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因为这样,后代换遗传病的几率加大。 四、人的性别遗传。 1、人类的性别,一般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为_时为女性,一对性染色体为XY时为男性。 2、女性排出一个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 精·子的性染色体有两种,一种是含X染色体的,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它们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因此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五、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和总趋势。 1、植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藻类?原始藓类原始蕨类原始种子植物(先裸子植物后被子植物)。 2、动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无脊椎动物(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古代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第八单元 一、传染病。 1、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 (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二、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发挥作用,如人体第一、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生活中逐渐建立的,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发挥作用,如人体第三道防线。 5、免疫的功能:识别、监视、自我稳定。 三、安全用药常识 (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2)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简称为OTC,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3)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和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4)120急救5.人工呼吸6.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5)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内出血。 四、健康 一、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转移注意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五、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 3、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4、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生物中考复习知识点 1、人口过度增长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 生物囤为人类提供各种各样的资源,我们的衣食住行等都依赖于生物圈。人口的适度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但是人口的过快增长必将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造成破坏性的影响。目前,由于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人类的需要和自然界可能提供的资源、能源之间,已经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如土地和淡水的人均占有量日渐减少。由此造成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的局面。同时,人口的迅速增长,使我们的环境污染加剧。此外,人口的大量增加,还给住房、就业、教育、医疗、交通等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严重阻碍了人们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2、生态平衡的现象和意义 (1)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问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也就是说,它的能量流动和物质的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 (2)稳定的生态系统的特征。 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动物和植物在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完整的营养级结构,具有比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 相对稳定的能力。当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干扰时,只要这种干扰没有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就能通过自动调节恢复平衡。但若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