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关于中考地理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范文
    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 自然环境及社会要素(如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的统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中考地理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仅供参考。
    
    中考地理知识点
    第一节东南亚
    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又称“南洋群岛”,有2万多个岛屿)两大部分组成。东南亚北接中亚,南邻大洋洲,位于太平洋和印度之间的交通要道。
    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有什么重要性?
    答:马六甲海峡位于苏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之间,是欧洲、非洲、西亚和南亚通达东亚和东南亚最便捷的通道,是世界海上运输的咽喉。
    世界岛屿最多的地区:东南亚;
    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国”,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马来半岛南部、马来群岛大部)、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大部、菲律宾群岛北部)。
    东南亚人口多分布在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湄公河三角洲、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红河三角洲、爪哇岛等地)。
    东南亚人种以黄色人种为主。东南亚是世界上外籍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有华人约2300万,占世界外籍华人华侨总数的80?以上。
    东南亚发达农作物的优越自然条件有哪些?
    答:暖湿的气候、多样的地形、肥沃的土壤。
    东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热带经济作物分别是什么?
    答:农作物:水稻。热带经济作物:椰子、天然橡胶、油棕、马尼拉麻。【泰国的天然橡胶产量、马来西亚的棕油产量居世界首位。世界最大的产锡国:马亚西亚。】
    东南亚发展较快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等;
    三个最不发达国家:缅甸、柬埔寨、老挝。东南亚最初以出口单一产品为主,现主要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新加坡地狭人稠,积极发展国际贸易和金融业。东南亚各国为摆脱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积极发展旅游业。
    1、遥感(RS)
    主要是获取信息,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视力的延伸
    工作过程: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 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目标物→ 传感器 → 遥感地面系统 → 成果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2、全球定位系统(GPS)
    主要功能是定位,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如,可以精确定位某地理事物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和海拔),还可为飞机、船舶、汽车导航。
    由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共24颗,其中21颗工作卫星,3 颗备用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3、地理信息系统(GIS)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优点: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强大;③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
    4、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1、世界人口的增长
    (1)世界人口总数:x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5亿。
    (2)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自然增长率。(A、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就高。B、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2、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上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人口的`疏密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
    人口密度=总人口/总面积,既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地区。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困难,是人口稀疏区。
    3、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A)交通堵塞
    B)居住条件差
    C)就业困难
    D)饥饿贫困。
    (2)人口停止增长或不断减少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等。
    (3)措施: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
    1)乡村人口增长造成劳动力过剩;
    2)城乡差别———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多、城市的物资生活条件较乡村好、教育等条件比乡村优越。
    5、不同的人种
    (1)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黄种和黑种三个主要人种。
    (2)人种的分布:白种人主要人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州;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州和美国。
    (3)三大人种分布特点:三大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4)人种政策:世界上的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通过上面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吧。
    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板块
    1.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2.板快构造学说: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3.等高线地形图。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1.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软流层位于上地幔。
    2.地壳变动: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说明发生了海陆变迁)、火山和地震。
    3.火山和地震
    (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
    (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3)地震成因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
    (4)地震结构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距、等震线。
    (5)分布: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6)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
    初中地理解题方法
    回看解题错误
    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与疑难、错误作斗争的过程,化解疑难和改进错误的多少决定着学习进步的快慢。考前有针对性看看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如看过去考卷中错解的题,分清错误类型(知识型、方法型、能力型、心理型)以及近年高考试题的错解分析等,分析导致失误主要原因,可以增强防范意识,减少失误,避蹈覆辙。
    回看社会热点
    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使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及热点区域命题成为高考的主旋律,同时也是跨学科综合试题的切入点。所以,有必要回头看看一年来的“新闻”。
    诸如:(1)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等。
    (2)国内外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开工和竣工。
    (3)国内外严重的自然灾害,如洪涝、地震等。
    (4)国内外新开辟的自然保护区和旅游胜地,如我国西南的“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等。
    (5)地学新理论、新探索,如城市发展动向以及对工业、农业、交通、商业变化的影响;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神舟”载人飞船成功地发射和回收。
    (6)人类面临的资源、人口、环境问题的新发展。
    但不能一味追逐热点,忽视地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及有解题中的运用;忽视地图在试题中的作用及特点;忽视解题方法或技巧的总结;忽视对薄弱环节的杏查漏补缺。
    初中地理期末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人口、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加深对地理现象和规律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熟悉各种地图、图表和地理数据的解读方法,提高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应用能力。
    4.为期末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复习内容
    1.地球与地图: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度和地图的基本要素。
    2.大洲与大洋:了解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国家。
    3.中国的自然地理:熟悉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基本特征。
    4.中国的区域地理:了解中国各大区域的地理特征、经济发展和主要城市。
    5.世界地理:掌握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特征、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三、复习方法
    1.系统梳理:将本学期所学的地理知识按照章节进行梳理,形成知识框架。
    2.重点突破: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练习。
    3.图表辅助:利用地图、图表等辅助工具,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地理案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模拟测试:定期进行模拟测试,检查复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四、复习计划
    1.第一周:复习地球与地图、大洲与大洋部分,重点掌握经纬度和地图的基本要素,了解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和特点。
    2.第二周:复习中国的自然地理部分,重点掌握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基本特征,并结合地图进行记忆。
    3.第三周:复习中国的区域地理部分,了解中国各大区域的地理特征、经济发展和主要城市,重点掌握各区域的特色。
    4.第四周:复习世界地理部分,掌握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特征、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重点记忆重要的国家和地区。
    5.第五周:进行模拟测试,检查复习效果,发现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同时,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和强化练习。
    五、注意事项
    1.合理安排时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天的复习时间,确保复习计划能够顺利完成。
    2.保持积极心态:复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取得好成绩。
    3.多与同学交流:与同学交流复习心得和方法,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提高复习效率。
    4.注重休息和锻炼:合理安排休息和锻炼时间,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有助于提高复习效果。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