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历史初中常考知识点有哪些 |
范文 | 学生在学习历史上册的课本内容时,经常会混淆一些历史事件。这就需要我们经常归纳知识点,理清知识点的关系。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历史初中常考知识点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欢! ![]() 历史初中常考知识点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郑和下西洋:——最远大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南岸 (1)原因: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2)时间:1405-1433年 (3)影响: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强化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戚继光抗倭——岳家军与戚家军是我国两支著名队伍: 戚家军(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入史册) 3.葡萄牙于1553年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君主集权的强化 1.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努尔哈赤:①统一女真各部 ②金:1616年,自立为汗 ③迁都沈阳(盛京) (2)皇太极(清太宗): ①改女真族为满洲 ②清:1636年,清太宗,盛京 ③迁都北京:1644 ④贡献:重视发展生产;皇太极该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他在盛京称皇帝,改国号为清 (3)明朝灭亡:1644年 3.君主的集权化: (1)议政王大臣会议 (2)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 (3)“文字狱”——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还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人们称这种做法为“文字狱”。 影响——清朝的文字狱,制造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历史学习技巧 要会看书 中考历史内容广泛,涉及世界和中国的古、近、现代历史,死记硬背那些条条框框,干巴巴的历史知识,不如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则事半功倍,这里要求的学生会看书,是融会贯通地看,而不是走马观花似地瞧:1.看标题,目的是为了寻找线索,了解每一课的结构;2.看标题的提示,寻找课本中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点;3.看课内和课后思考题,寻找答案或者从课内得到一些启示,同时还应该做到边看、边划、边问、边写,看内容,划知识点,找疑问,写出疑问来,这是对学生复习时的基本要求。 理清线索 要求学生在看书时,通过对课本的归类,理出课本内容的纵横线索,形成知识网络,这种网络可以是整个中国历史或世界历史,也可分阶段地整理知识网络。如世界历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史中美国霸权政策,关联很多国家和地区,跨时半个世纪,是重点内容,又是复习中的一个难点,如果按大事线索,制作下面这样一个简单的图示,就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历史答题方法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