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历史知识点整理 |
范文 | 初中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我们祖国的历史文明悠久,在历史的长河中留存了无数的文化,初中历史讲述了很多关于历史的一些要点,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中历史知识点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 初中历史知识点整理 一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 时间: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地点: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 2、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黄河流域) 二 、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人 时间 :距今约六千多年。 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水稻和蔬菜。(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 2、半坡人 时间: 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陕西西安市半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三、神奇的远古传说 1、华夏族的形成 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后来发展成华夏族,成为汉族的前身。 2、炎帝:号神农氏,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尝百草”,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 3、黄帝——人文初祖 (后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有许多发明创造:做兵器,造车、船、宫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4、尧舜禹:相传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当时采用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禅让的依据:有德有才) 尧:节俭、朴素、爱民。 舜:吃苦耐劳,孝顺父母。 禹:治水有功。 考点 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知识清单—— 明确考什么 一、夏朝 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启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二、商朝 1、建立:约 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2、政治: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三、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大败商军。灭商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2、政治经济制度:分封制,土地国有制。 3、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初中历史必备知识点 1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使中国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慕尼黑阴谋 1.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 2.目的: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3.实质:纵容侵略,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4.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5.启示:对待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不能姑息养奸,要坚决斗争。反对绥靖政策,制止争霸的局部侵略战争,是清除大战隐患的重要举措。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2.规模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3.进一步扩大的标志: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3新航路的开辟 1.目的:去东方寻找财富。 新航路开辟背景(或原因): (1)根本原因:西欧各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具体原因:①西欧国家对财富的渴望。②《马可波罗行纪》的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西欧对东方的向往。③阿拉伯、意大利商人垄断了东西方贸易。④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发展、寻找、垄断、控制) (3)条件:①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探寻新航路。②人们开始相信地球是圆的。③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大型海船) 2.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492年哥伦布的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古巴和海地。 经过:四个航海家的航行情况:1487年,迪亚士率领船队沿非洲西海岸航行,并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进入印度洋;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和海地等地,发现了美洲大陆,但他自以为到达了印度,因此称当地的居民为印第安人;1497-1498年,达·伽马沿迪亚士开辟的航路,航行到印度,第一个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最短的新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从而在实践上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4.意义: (1)它是继郑和远洋航行之后人类航行史上的又一壮举。 (2)它密切了世界各大国之间的联系,把世界逐渐结为一体,对欧洲以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最早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加速了欧洲的早期资本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也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4)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航运中心、商业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西欧大西洋沿岸。意大利逐渐衰落,荷、英等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4戊戌变法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 2.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9.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5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1、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6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②中国结束了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④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2)国际:①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大大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三大改造的意义 (1)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标志我国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十一届的主要内容 (1)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十一届的历史意义 (1)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3)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3、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1)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2)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3)它的设立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四、外交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中国提出的方针:求同存异。 历史的学习方法 1.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有些同学历史没学好主要是因为对历史没有兴趣,误认为学历史就得死记硬背,就得大量地背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其实这是误解,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地点、时间等当然要背了,但要看怎么背,有的人理解地去背,有的人死记硬背,背的效果截然相反。对学习历史有兴趣的人就会主动地去背,理解着去背,就能把握历史学习的要求。在我们生活中,人们谈论的许多事情经常和历史有关,可能是古代,也可能是近代史或现代史,只要我们留心把它和书本的东西结合起来,就能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 2.学会把握历史课的主要内容。 历史的学习是有规律的,每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情节和作用。掌握了这些基本点就掌握了一个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也就掌握了事件的来龙去脉。 3.建立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 同学们学历史是一课一课地学的,学的往往是一些单独的历史事件,学完一个单元或一本教材之后,它就是一段很完整的历史,这时就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去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以便逐步达到历史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不仅对加强记忆很重要,对加强理解也是很重要的。 4.学会历史的分析方法。 我们学习历史,目的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要学会历史的分析方法,这样就能系统地从历史事件出发,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能从错综复杂的历史变化中看到历史发展的规律,看到历史发展的必要性。 5.知识要经常运用 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我们已经处于21世纪初期,历史不会重演,但是,历史发展中也会出现很多相似的事件。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发展的信息。我们要用已有的历史知识去分析、评价这些新的历史时间,做到学以致用,这样不仅会强化自己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不断提高自己学习历史的兴趣。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