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详细 |
范文 |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已有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历史知识点详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1 一 林则徐虎门销烟 1.虎门销烟原因: ①鸦片不断输入,白银大量外流,威胁到清朝的财政,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②由于吸食鸦片的人越来越多,人们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官吏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2.经过:时间1839年6月 地点:虎门海滩 3.虎门销烟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二 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2.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②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3.经过:1840年6月,英国侵入中国广东海面,战争正式爆发。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4.中国军民的抵抗: 军:关天培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牺牲; 民:三元里人民抗英。 5.结果:中国战败,1842年8月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6.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协税——中国须同英国协定关税; 注:①香港岛并非香港地区。今天的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和新界; ②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7.补充条约: ①1843年中英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力。 ②1844年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侵华权益。 8.《南京条约》的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9.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10.鸦片战争的启示: ①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 ②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③不忘国耻,奋发图强。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2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2.主凶:英、法;帮凶:美、俄 3.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4.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5.经过: ⑴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⑵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进而占领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⑶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占领天津,进逼北京,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注意:外国侵略者第一次进入北京) 6.英法联军的罪行:火烧圆明园 7.结果: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1856年,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1860年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8.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的主权,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北方大片领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中俄《瑷珲条约》条约是近代割地最多的条约。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3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⑴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⑵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 1.开始标志:金田起义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初步建立政权:永安封王 太平天国建立后,洪秀全称天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由东王节制其他诸王。这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3.正式建立政权:定都天京 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天京,作为都城。标志者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4.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没有实行。《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5.全盛时期:北伐和西征 开始时间:1853年 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概况:北伐全军覆没,西征取得重大胜利。——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到全盛时期。 6.由盛转衰:天京事变 1856年,杨秀清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7.后期防御:调整与改革 ⑴目的:改变不利局面。 ⑵措施: ①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 ②洪仁玕写出《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但是由于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8.最终失败:天京陷落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攻陷天京。——标志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三.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2.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四.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重要文献: 1.《天朝田亩制度》 ⑴颁布时间:1853年 ⑵主要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⑶主要目的: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温饱”的理想社会。 ⑷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2.《资政新篇》: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但是由于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详细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