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详细2020 |
范文 | 书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好朋友,我在书的海洋里漫游,从中得到了莫大的快乐,更使我的知识面也宽广了不少,在生活中,书还帮了我不少的忙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历史知识点详细202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详细1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一.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背景: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打击,清政府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中期(大约35年) 3.目的: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4.代表人物:奕?(中央),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 政治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 5.口号:自强(前期)、求富(后期) 6.主要内容: ⑴创办军事工业:从19世纪60年代起,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等;(简记:福安江南求自强) ⑵开办近代民用企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以“求富”为口号,兴办了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开平煤矿(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等; ⑶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⑷建立新式海陆军: 陆军:组建新式洋枪队; 海军:建成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7.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8.评价: ⑴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⑵作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⑶结果:由于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9.失败的根本原因: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简记: 三大军事工业,福、安、江南求自强; 四大民用工业,胡、汉、开船为求富。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详细2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 1.背景: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政治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3.目的:救亡图存,变法图强 4.简单经过: ⑴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和、变法、迁都。),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⑵发展: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图强,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和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⑶高潮: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⑷失败:1898年9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刘光弟、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变法最终失败。 5.主要内容 6.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7.变法失败的原因: ⑴客观原因: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力量薄弱。 ⑵主观原因: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8.教训: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详细3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1894—1895年)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时间:1894~1895年 3.爆发:丰岛海战 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4.经过: ⑴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叶志超逃跑。 ⑵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200名将士殉国。 ⑶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牺牲;旅顺大屠杀——两万多中国人。 ⑷威海卫战役:丁汝昌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结果:清政府战败,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签订时间:1895年,日本马关,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2.主要内容及危害: 3.影响:《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瓜分中国狂潮 1.导火线——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向中国索取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2.表现: ⑴列强在中国掀起夺取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的狂潮;(P27时局图) ⑵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详细2020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