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及方程式 |
范文 |
很多考生在考前都会非常紧张,担心自己复习的不够全面,那么关于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及方程式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及方程式,仅供参考。 ![]()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 一、位置与结构 1、Li是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元素。 2、S是最高正价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 3、Be、Mg是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 4、Li、Na是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电子数的1/2的元素; 5、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的是C、Si;3倍的是O、S;4倍的是Ne、Ar。 6、Be、Ar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6、Mg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数4倍的元素; 7、Na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倍的元素。 8、H、He、Al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9、He、Ne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满足2n2的元素。 10、H、He、Al是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 11、Mg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6的元素; 1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3的是Li、P;1/2的有Be;相等的是H、He。 13、C、S是族序数是周期数2倍的元素。 14、O是族序数是周期数3倍的元素。 15、C、Si是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16、O、F是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 17、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氢(H) 18、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19、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O、Si、Al 20、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 21、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2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2的元素)C 22、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3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3的元素)O 23、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4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4的元素)Ne 24、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2的元素Li、Si 25、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4的元素Mg 25、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的元素N 26、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F 27、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的元素P 28、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Al 29、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的元素C 30、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P 31、电子层数跟最外层电子数数相等的原子有H、Be、Al 32、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的元素O 33、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关He、C、S 34、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 35、X、Y两元素可形成X2Y和X2Y2两种化合物(或形成原子个数比2:1与1:1的化合物Na2O、Na2O2、H2O、H2O2 二、含量与物理性质 1、O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Si次之,Al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 2、H是最轻的非金属元素;Li是最轻的金属元素。 3、Na是焰色反应为黄色的元素;K是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的元素。 4、Si是人工制得纯度最高的元素;C是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元素。 5、N是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O是氢化物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 6、常温下,F、Cl是单质具有有色气体的元素。 7、C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元素。 8、Cl是单质最易液化的气体、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 三、化学性质与用途 1、F是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 2、N是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 3、S是气态氢化物与其低价氧化物能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元素。 4、P是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元素。 5、F是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可以雕刻玻璃的元素。 6、O是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对人类生存最为重要的元素。 7、Mg是既能在CO2中燃烧,又能在N2中燃烧的金属单质。 8、Li、Na、F的单质在常温下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 四、10电子微粒组 1、原子Ne 2、分子CH4、NH3、H2O、HF 3、阳离子Na+、Mg2+、Al3+、H3O+ 4、阴离子N3-、O2-、F-、OH- 五、18粒子微电组 1、原子Ar 2、分子SiH4、PH3、H2S、HCl、F2、H2O 3、阳离子K+、Ca2+、PH4+ 4、阴离子P3-、S2-、Cl- 5、特殊情况:F2、H2O2、C2H6、CH3OH、CH3F、N2H4 六、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数均相同的粒子有 1、Na+、H3O+ 2、F-、OH- 3、Cl-、HS- 4、N2、CO、C2H2 七、同族的上下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1、二、三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8 2、三、四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8或18,ⅠA、ⅡA为8,其他族为18 3、四、五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18 4、五、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18或32 5、六、七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32 八、特征形象 1.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 2.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或FeS2 3.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蓝色[Cu(OH)2]、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黄色(AgI、Ag3PO4)、白色[Fe(O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4.特征反应现象:Fe(OH)2→Fe(OH)3,白色到灰绿到红褐色 高考常见化学方程式 高考常考化学方程式之分解反应: 1.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通电2h2↑+o2↑ 2.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2cuo+h2o+co2↑ 3.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2kcl+3o2↑ 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5.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6.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高考常用化学方程式之氧化还原反应: 1.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加热Cu+H2O 2.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3.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4.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Fe3O4高温3Fe+2CO2↑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加热Cu+CO2 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高温2Fe+3CO2 7.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Fe3O4高温3Fe+4CO2 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1.锌和稀硫酸Zn+H2SO4=ZnSO4+H2↑ 2.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3.镁和稀硫酸Mg+H2SO4=MgSO4+H2↑ 4.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 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1.锌和稀硫酸Zn+H2SO4=ZnSO4+H2↑ 2.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3.镁和稀硫酸Mg+H2SO4=MgSO4+H2↑ 4.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 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3.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MgCO3+2HCl===MgCl2+H2O+CO2↑ 盐+盐-----两种新盐 1.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AgNO3====AgCl↓+NaNO3 2.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BaCl2====BaSO4↓+2NaCl 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检验 ⑴氧气 制取原理——含氧化合物自身分解 制取方程式——2KClO3 2KCl+3O2↑ 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 检验——带火星木条,复燃 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⑵氢气 制取原理——活泼金属与弱氧化性酸的置换 制取方程式——Zn+H2SO4 === H2SO4+H2↑ 装置——启普发生器 检验——点燃,淡蓝色火焰,在容器壁上有水珠 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 ⑶氯气 制取原理——强氧化剂氧化含氧化合物 制取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 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 检验——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除杂质——先通入饱和食盐水(除HCl),再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 收集——排饱和食盐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尾气回收——Cl2+2NaOH=== NaCl+NaClO+H2O ⑷硫化氢 ①制取原理——强酸与强碱的复分解反应 ②制取方程式——FeS+2HCl=== FeCl2+H2S↑ ③装置——启普发生器 ④检验——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⑤除杂质——先通入饱和NaHS溶液(除HCl),再通入固体CaCl2(或P2O5)(除水蒸气) ⑥收集——向上排气法 ⑦尾气回收——H2S+2NaOH=== Na2S+H2O或H2S+NaOH=== NaHS+H2O ⑸二氧化硫 ①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 ②制取方程式——Na2SO3+H2SO4=== Na2SO4+SO2↑+H2O 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④检验——先通入品红试液,褪色,后加热又恢复原红色; ⑤除杂质——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 ⑥收集——向上排气法 ⑦尾气回收——SO2+2NaOH=== Na2SO3+H2O ⑹二氧化碳 ①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 ②制取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 ③装置——启普发生器 ④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⑤除杂质——通入饱和NaHCO3溶液(除HCl),再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 ⑥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⑺氨气 ①制取原理——固体铵盐与固体强碱的复分解 ②制取方程式——Ca(OH)2+2NH4ClCaCl2+NH3↑+2H2O ③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 ④检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⑤除杂质——通入碱石灰(除水蒸气) 收集——向下排气法 ⑻氯化氢 ①制取原理——高沸点酸与金属氯化物的复分解 ②制取方程式——NaCl+H2SO4Na2SO4+2HCl↑ 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 ④检验——通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溶 ⑤除杂质——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⑥收集——向上排气法 ⑼二氧化氮 ①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浓硝酸的氧化—还原; ②制取方程式——Cu+4HNO3===Cu(NO3)2+2NO2↑+2H2O 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 ④检验——红棕色气体,通入AgNO3溶液颜色变浅,但无沉淀生成 ⑤收集——向上排气法 ⑥尾气处理——3NO2+H2O===2HNO3+NO NO+NO2+2NaOH===2NaNO2+H2O ⑩一氧化氮 ①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稀硝酸的氧化—还原; ②制取方程式——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 ④检验——无色气体,暴露于空气中立即变红棕色 ⑤收集——排水法 ⑾一氧化碳 ①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 ②制取方程式——HCOOHCO↑+H2O 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④检验——燃烧,蓝色火焰,无水珠,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⑤除杂质——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⑥收集——排水法 ⑿甲烷 ①制取方程式——CH3COONa+NaOH CH4↑+Na2CO3 ②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 ③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⒀乙烯 ①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 ②制取方程式——CH3CH2OH CH2=CH2↑+H2O 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 ④除杂质——通入NaOH溶液(除SO2,CO2),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收集——排水法 ⒁乙炔 ①制取原理——电石强烈吸水作用 ②制取方程式——CaC2+2H2OCa(OH)2+CH CH↑ ③装置——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 ④检验——无色气体,能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并冒出浓的黑烟 ⑤除杂质——通入硫酸铜溶液(除H2S,PH3),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 高考化学各题型解题方法及策略 1、高考化学答题选择题 在高考理综试卷中有8个高考化学单选题。解答时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仔细考虑各个选项,合理采用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方法,找到选项与题干,选项与选项之间区别联系,迅速的找到所要选项。 高考化学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是多样化的,最合理的方法可以把时间尽可能的压缩到最短,为解决后面的大题腾出更多时间。 2、高考化学答题解答题 在解高考化学解答题时,语言文字的表达很重要。答题时内容要突出原理,层次分明,符合逻辑,文字精炼。若思路混乱,言不及题,词不达意,即使长篇大论也不得分,不按要求答题会失分,书写不规范也会失分。 高考化学解答题解题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化学计算: (1)守恒法思想,包括元素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 (2)数轴法思想,两种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时相对量不同,发生的反应不同这一类计算题。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