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高中物理知识点大纲
范文
    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中物理知识点大纲,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物理知识点大纲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一、基本概念
    1、质点
    2、 参考系
    3、坐标系
    4、时刻和时间间隔
    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8、加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二、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基本关系式v=v0+at
    x=v0t+1/2at2
    v2-vo2=2ax
    v=x/t=(v0+v)/2
    二、推论
    1、 vt/2=v=(v0+v)/2
    2、vx/2=
    3、△x=at2 { xm-xn=(m-n)at2}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
    应用基本关系式和推论时注意:
    (1)、确定研究对象在哪个运动过程,并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2)、求解运动学问题时一般都有多种解法,并探求最佳解法。
    三、两种运动特例
    (1)、自由落体运动:v0=0 a=g v=gt h=1/2gt2 v2=2gh
    (2)、竖直上抛运动;v0=0 a=-g
    四、关于追及与相遇问题
    1、寻找三个关系: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两物体速度相等是两物体有最大或最小距离的临界条件。
    2、处理方法:物理法,数学法,图象法。
    五、理解伽俐略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
    第三章相互作用
    一、三种常见的力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弹力
    (1)、形变、弹性形变、定义等。
    (2)、产生条件:
    (3)、拉力、支持力、压力。(按照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
    (4)、弹簧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胡克定律F=kx
    (5)、可用假设法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
    3、摩擦力
    (1)、静摩擦力:①、产生条件②、方向判断
    ③、大小要用“力的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
    (2)滑动摩擦力:①、产生条件②、方向判断
    ③、大小:f=uN。也可用“力的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
    (3)、可用假设法来判断是否存在摩擦力。
    二、力的合成
    1、定义;由分力求合力的过程。
    2、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求合力的方法
    ①、作图法(用刻度尺和量角器) ②、计算法(通常是利用直角三角形)
    2、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三、力的分解
    1、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2、分解原则:按照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即已知两分力的方向)
    3、把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分力
    ①、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解是唯一的)
    ②、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解是唯一的)
    (注意:通过作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判断)
    4、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
    三、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或“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揭示物体不受力或合力为零的情形)
    2、两个概念:①、力
    ②、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
    二、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不能从纯数学的角度表述)
    2、公式:F合=ma
    3、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要点:
    ①、式中F是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的合力。②、矢量性③、瞬时性④、独立性⑤、相对性
    三、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1、内容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①等值、反向、共线、异点②瞬时对应③性质相同④各自产生其作用效果
    3、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异同点
    四、力学单位制
    1、力学基本物理量:长度(l)质量(m)时间(t)
    力学基本单位:米(m)千克(kg)秒(s)
    2、应用:用单位判断结果表达式,能肯定错误(但不能肯定正确)
    五、动力学的两类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v0 v t x )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F合或某个分力)
    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1)明确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情况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
    (3)建立直角坐标系,以初速度的方向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力为正,与正方向相反的力为负。在Y轴和X轴分别列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
    (4)解方程时,所有物理量都应统一单位,一般统一为国际单位。
    4、分析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1)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加速度。
    (2)分析流程图
    六、平衡状态、平衡条件、推论
    1、处理方法:解三角形法(合成法、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封闭三角形法)和正交分解法
    2、若物体受三力平衡,封闭三角形法最简捷。若物体受四力或四力以上平衡,用正交分解法
    七、超重和失重
    1、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
    2、超重指加速度向上(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超了ma;失重指加速度向下(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失ma。
    高中物理学习技巧有哪些
    记得温故才能更好知新
    很多人在下课之后就把书一扔,什么都不管了,好像自己什么都学会了一样。其实你那只是在骗自己,在上课的时候要做笔记,记住不懂的知识点,下课后及时去找老师或者同学解答。要去复习当天的学习内容,温故就像盖房子做地基一样,如果你没有做好稳健的地基,那么怎么才能盖房子,盖好的房子也会塌了。
    所以必须去复习当天所学,这个方法适用于任何一门科目,语文、数学、等等都可以用。知识如果比较多,你复习得不够及时,那么很容易导致遗忘。记住每天都要做复习攻略,这样才能养成好习惯,稳固知识!
    多做例题
    其实上课的时候课本上面有很多例题,之所以把那些例题放到那一节,说明那个例题包含了本节课的所有内容和重要知识点,是专家组反复研究才确定好的题目,这就说明例题是多么的重要,我们不能小看例题哦。我们要着重去分析例题,剖析例题,抓住重点和知识点,这样你才能掌握同种类型的题目的解题方法。困难不就迎刃而解了嘛?所以重点去关注和分析例题,这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点!
    提高物理成绩的窍门
    想学好物理一定要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每次在上课之前一定要认认真真的预习,这样才可以知道哪里是自己不懂的知识点,等到课堂中老师上课的时候重点听这一部分。
    课堂中一定要聚精会神的听课,可能你的稍微不留神就会错过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物理知识点是一个套着一个的,所以每个知识点都要认真听讲。
    课后的复习是很重要的,在课堂上听懂是一回事,如果不及时复习会很快遗忘,最好把老师上课教的例题自己给做一遍,这样才是掌握了上课老师所教的知识点。
    大量的习题是快速提高物理的一个必要的途径,可以买一两本有用的习题讲解,平时多做这些题,如果有不懂的可以参考讲解,然后自己再做一便。大量的做题会使我们碰到各种各样的知识点,认真掌握他们吧。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7: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