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
范文 | 你学的知识只是冰山一偶,这样又有什么理由揣着那可怜的知识在洋洋得意呢?贝壳都能以它短暂的生命活得一丝不苟,与之比起来,我们人类的生命更长,天地更广,知识更是浩瀚无边。那为什么我们不把学习这件事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一丝不苟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1 第17课 公输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郢yǐng敝 舆yú 犀兕xī sì 鼋鼍yuán tuó 鲋fù鱼 文梓zǐ 楄pián 守圉yù 2.根据语境,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公输盘bān 请说shuō之 见xiàn我于王 长zhàng木 禽滑gǔ厘 3.解释下面加点词。 (1)起于鲁 起:出发,动身。 (2)请说之 说:解释。 (3)胡不已乎 胡:为什么。已:停止。 (4)以牒为械 牒:木片。 (5)吾知所以距子矣 所以:用来……方法。 (6)不可谓知类 知类:明白事理。 (7)请献十金 请:请允许我。 (8)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寇:入侵。 4.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 解释为高兴、愉快 (2)吾知所以距子矣 距通拒 解释为对抗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通御 解释为抵挡 (4)公输盘诎 诎通屈 解释为理屈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何命焉为? 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2)愿借子杀之。 希望借助您去杀了他。 (3)宋何罪之有? 宋国有什么罪呢? (4)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土地方圆(不过)五百里,这好像彩饰篷车与破车相比。 (5)虽杀臣,不能绝也。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公输》选自《墨子·公输》。 2.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2 第18课 《孟子》两章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畎quǎn亩 傅说yuè 胶鬲gé 拂bì士 2.解释下面加点词。 (1)委而去之 委:放弃。去:离开。 (2)寡助之至 至:极点。 (3)天下顺之 顺:归顺,服从。 (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任用,选拔。 (5)苦其心志 苦:使……苦恼。 (6)人恒过 恒:常常。 (7)而后作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8)而后喻 喻:明白,了解。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亲戚畔之 畔通叛 解释为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 解释为增加 (3)衡于虑 衡通横 解释为梗塞,不顺 (4)人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 解释为辅佐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提出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胜利。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到这样的人身上。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忍,增加他尚未具备的才干。 (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会懂得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第二段。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2.《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3 第19课 鱼我所欲也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苟gǒu得 —箪dān食 一豆羹gēng 蹴cù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故不为苟得也 苟:苟且。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 (3)非独贤者有是心 是:这样。 (4)蹴尔而与之 与:给予。 (5)妻妾之奉 奉:侍奉。 (6)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天性,天良。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 解释为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 解释为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 解释为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 解释为语助助词 (4)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 解释为从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原文填空。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通过某种手段就可以保全生命,然而有人却不采用:通过某种手段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有人却不采用。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样的思想,每个人都有,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优厚的俸禄却不分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 (4)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叫做丧失了人生下来固有的善的本性。 (5)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轻蔑地吆喝着给他,(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用脚蹋着给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课文第一段。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 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4 第20课 《庄子》故事两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鹓yuā chú 醴lǐ泉 鸱chī 濠háo梁 鯈tiáo鱼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惠子相梁 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国都,京城。 (3)非梧桐不止 止:栖息。 (4)安知鱼之乐 安:疑问代词,怎么。 (5)是鱼之乐也 是:这。 (6)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全:完全,确定是。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2.夫鹓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鹅 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4.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5.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周,战国时期的哲学 家,道家代表人物。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5 第21课 曹刿论战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guì 又何间jiàn焉 玉帛bó 辙zhé 轼shì 靡mǐ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 间:参与。 (2)肉食者鄙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3)何以战 以:凭,靠。 (4)弗敢专也 弗:不。 专:个人专有。 (5)弗敢加也,必以信 加:虚报。 信:实情。 (6)公将鼓之 鼓:击鼓进军。 (7)遂逐齐师 逐:追赶,追击。 (8)一鼓作气 作:振作。 (9)夫大国,难测也 测:推测,估计。 (10)望其旗靡 靡:倒下。 3.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一鼓作气:现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混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5)“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那些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忠于职守(尽心尽力为人民办好事)之类的事。凭这一点,就可以跟敌人打一仗了。如果(跟齐国)作战,就请(让我)跟从(您)。 (4)夫战,勇气也。 作战,要靠勇气。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仔细察看发现了齐军战车轮迹混乱,又远远望见齐军战旗也倒,(知道他们真的败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他们。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曹刿论战》中曹刿分析战争胜利原因的一段话。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摩,故逐之。”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2.《左传》传说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6 第22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邹zōu忌 昳yì丽 朝zhāo服 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间jiàn进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身高。 (2)朝服衣冠 服:穿戴。 (3)孰视之 孰:仔细。 (4)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 (5)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 (6)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指“议论”。 (7)时时而间进 间:间或,偶然。 (8)皆朝于齐 朝:朝见。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房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 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4)齐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 (4)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厉害啦。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三、段背知识清单 默写《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第二、三段。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这部书是西汉时经刘向整理编写的。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7 第23课 愚公移山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仞rèn 惩chéng山北之塞sè 迂yū 魁父fǔ 荷hè担 箕畚jīběn 孀shuāng妻 始龀chèn 智叟sǒu 穷匮kuì 厝cuò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年且九十 且:将近。 (2)惩山北之塞 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塞:阻塞。 (3)杂然相许 许:赞同。 (4)且焉置土石 焉:疑问代词,哪里。置:安放。 (5)寒暑易节 易:交换。 (6)其如土石何 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7)何苦而不平 苦:愁。 (8)帝感其诚 感:被……感动。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 反通返 解释为返回 (2)汝之不惠 惠通慧 解释为聪明 (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 解释为没有 (4)一厝朔东 厝通措 解释为放置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大山而居住。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交换季节的时候,才往返一次。 (4)甚安,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愁挖不平吗? (6)帝感其诚。 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2.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8 第24课 《诗经》两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 好逑qiú 荇xìng菜 寤寐wù mèi 芼māo 萋qī 蒹葭jiān jiā 溯洄sù huí 未唏xī 湄méi 跻jī 坻chí 涘sì 沚zhǐ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君子好逑 逑:配偶。 (2)寤寐思服 思服:思念。 (3)左右芼之 芼:挑选。 (4)宛在水中央 宛:仿佛、好像。 (5)道阻且长 阻:艰险。 (6)白露未已 已:止,这里是“干,变干”。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好姑娘美丽又善良,我从早到晚追求着她。 (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弯曲。顺流而下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上。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关雎》《蒹葭》这两首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窃窕淑女,钟鼓乐之。 蒸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脐。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在创作手法上,多采用赋、比、兴的创作手法。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