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考语文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
范文 |
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之一,也是国家教育考试之一。是对学生高中三年的一次总结考试,以下是小编准备的高考语文必考的知识点整理,欢迎借鉴参考。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1)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戏曲家。《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2)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由男主角唱的叫末本戏,女主角唱的叫旦本戏。 3)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雷雨》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4)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剧本的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米欧与朱丽叶》等。 5)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北宋词人。 6)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他于1162年率北方抗金义军万余人回到南宋,但南宋朝廷只派他任地方官,并不用他北上抗金,因此他的词中多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思和爱国之情。 7)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乱,不久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难,境遇悲惨。 8)《拿来主义》选自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9)蒙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著有《随笔集》。 10)《苏武传》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人,史学家和文学家。 11)《张衡传》选自《后汉书》。范晔,南朝人,历史学家。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烛之武)许之(主语) 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3、(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4、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5、敢以(之)烦执事(宾语) 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二)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2、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同上) 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同上)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 5、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 (三)判断句 1、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 2、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 (四)固定句 1、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 2、夫晋,何厌之有?(….怎么….) 高考语文必记重点知识点 病句辨析题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 1、跟着语感走。即通过语感进行检测,可很容易地审出杂糅、赘余、语序不当等语病。 2、主干压缩法(即划分主谓宾法)。此法可很容易地解决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问题。 3、同类比较法。感觉拗口而查不出病因时,可举几个相类似的句子或短语进行类比,从而找出病源。 4、特点记忆法。掌握一般病句的基本症状,找出病源的出现规律。如句中的并列成分,非常值得注意。要梳理整体框架结构,有时要细研到各词的关系。杂糅要理清两种结构。正确项有时也较为模糊,需用排除法才能确定。 5、做题思路通常是:先检查句子的主干,看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常见的典型病症。 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标点符号题 答题技巧:注意试卷中常考标点(顿号、引号、破折号、括号、分号、问号)的使用,重点审查这类标点的使用正确性,逐一辨析排除。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