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高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有哪些
范文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欢!
    
    高二上册数学知识点
    不等式的证明
    (1)不等式证明的依据
    (2)不等式的性质
    (3)重要不等式:
    ①|a|≥0;a2≥0;(a-b)2≥0(a、b∈R)
    ②a2+b2≥2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号)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1)比较法:要证明a>b(a0(a-b<0),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比较法.
    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
    (2)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依据不等式的性质和已证明过的不等式,推导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综合法.
    (3)分析法:从欲证的不等式出发,逐步分析使这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所需条件已判断为正确时,从而断定原不等式成立,这种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叫做分析法.
    证明不等式除以上三种基本方法外,还有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
    高二数学上册备考知识点整理
    1、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
    (2)一般方程
    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
    当时,表示一个点;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
    (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两解】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设圆,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当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
    当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含;当时,为同心圆.
    注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
    5、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应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
    公理2: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平面α和β相交,交线是a,记作α∩β=a.
    符号语言:
    公理2的作用:
    它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
    它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公共点.
    它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
    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平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两平行直线确定一平面.
    公理3及其推论作用:它是空间内确定平面的依据它是证明平面重合的依据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数学学习计划
    复习内容:
    1、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9以内各数的组成。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9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5、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6、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复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9以内的加、减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相关的式题,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2、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应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等方法收集和整理一些简单的数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3、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复习措施:
    1、复习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弄清学生对哪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哪些知识还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从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活动,以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2、复习加减法计算时,可以采用游戏、竞赛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练习,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
    3、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4、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5、把上半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练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6、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高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有哪些相关文章:
    ★ 高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复习资料
    ★ 高二数学必考的知识点有多少
    ★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 人教版高二数学复习知识点
    ★ 高二数学知识点及公式整理
    ★ 高二数学复习知识点
    ★ 高二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 高二数学学考必考知识点概括
    ★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学的知识点讲解
    ★ 高二数学会考知识点大全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4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