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地理汇总知识点 |
范文 |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汇总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 高中地理汇总知识1 热力环流 (1)概念: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 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 ①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②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垂直方向气压下面高于上面。 ③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突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因其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 ④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4)大气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 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③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研究城市风对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高中地理汇总知识2 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 高中地理汇总知识3 等压线图的判读 (1)等压线图:同一海拔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 (2)等压线图判读:首先识别气压场的基本形式,其次判断风力大小和风向;最后分析天气变化。 (3)判读规律: ①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 低压中心—— (中心为上升气流);高压中心—— (中心为下沉气流); 高压脊(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低压槽(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 ②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 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③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 A.在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如下: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做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用来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右或向左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过该点的风向。 高中地理汇总知识4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分布下气压带、风带特点: ①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 ②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A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B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季风环流 ①.概念: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②.东亚季风最显着的原因: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大。 ③.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 ④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宜兴修水利。 ⑤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 A--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 B--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 C--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 D--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盛行风的垂直郊外)。 E--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 高中地理汇总知识5 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1)雨带的移动: ①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②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准静止锋) ③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 进入“伏旱”(反气旋) ④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2)雨季: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3)旱涝灾害: ①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 ②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③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