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历史中国外交知识点 |
范文 | 外交通常是指一个国家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通过互相在对方首都设立使馆,派遣或者接受特别使团,领导人访问,参加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参加政府性国际会议,用谈判、通讯和缔结条约等方法,处理其国际关系的活动。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历史中国外交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 高中历史中国外交知识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形势和外交原则、方针: 1.建国后的国内外形势: (1)主要特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2)资本主义阵营削弱;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3)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4)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 (5)新中国刚刚成立,需要巩固政权,恢复发展经济。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总原则: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基本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思考: (1)中国当时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而不走“中间路线”? ①“一边倒”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因为当时两大阵营对峙,美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而苏联则对中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援助; ②实行“一边倒”可以壮大社会主义阵营,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2)既要“独立自主”又“一边倒”岂不矛盾? 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绝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二者并不矛盾。 高中历史中国外交知识2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成就 建国后第一年里,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新中国与苏联结盟有何重大意义: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有重要意义。 2. 成就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原因、目的:发展同邻国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2)过程: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再次提出。 (3)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4)意义: 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②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 ③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 成就 参加日内瓦会议 (1)背景:朝鲜停战,美继续盘踞台湾海峡,企图在印度支那地区威胁中国。 (2)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3)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4)中国作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5)意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4. 成就 参加万隆会议 (1)背景: 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内容: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3)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4)意义: ①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②形成万隆精神; ③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有更多的亚非国家同中国建交。 (5)求同存异的方针中,“同”是指什么?“异”是指什么? ①“同”: 共同的经历,即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共同的任务(共同关心的问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②“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高中历史中国外交知识3 总结: 1.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因素: ①吸取历史教训②国际形势 ③正确的外交方针、政策④国家独立、社会性质 ⑤外交家努力⑥国际地位的提高。 2.分析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有什么认识? 本质区别: 旧中国:实行屈辱外交; 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外交。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3)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