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知识点
范文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帝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农奴制。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知识1
    (一)时间:十九世纪中后期。
    (二)地域:俄国
    (三)历史背景(或原因):
    ①十九世纪中叶农奴制的存在激化了俄国的阶级矛盾,农奴反抗、农民暴动不断威胁着沙皇的统治。
    ②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俄国经济远落后于西欧。
    ③社会上出现主张解放农奴,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思潮;
    ④革命民主主义者准备推翻沙皇封建统治。
    ⑤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统治者认识到必须进行改革。
    (四)主要内容:
    ①“二一九法令”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并且享有公民权。
    ②规定土地仍归地主所有,但是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要缴纳赎金,还需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③农民获得份地时,首先必须以现金形式支付赎金的20%至25%。剩余部分必须在之后的49年内还本付息,才能拥有土地的合法权利。
    ④为了加强对农民的控制,法令规定由村社负责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农民付清赎金后,经村社同意才能离开。
    另外在1861年之后,亚历山大二世在政治、司法、教育、军事方面也做了一些改革。
    (五)历史作用:
    ①经济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改革之后工厂、工人数量增加一倍多。
    ②政治上沙皇专制政权逐渐转变为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③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④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的发展,并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六)成败原因分析:(成功)
    ①改革有掌握实权的沙皇的领导。
    ②改革的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顺应了历史潮流。
    ③改革取得了俄国最广大的农奴的支持。
    高中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知识2
    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深刻认识
    (一)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总体评价
    1.性质(实质):由俄国沙皇领导至上而下的具有明显资产阶级性质的的改革。
    2.进步性: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3.局限性:
    A.不彻底性: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
    B.掠夺性:“二一九”法令只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只是沙皇被迫作出的让步,没有改变其专制的本质;
    C.欺骗性:改革后许多农民遭受了更重的剥削。
    (二)为什么俄国最终选择了改革方式变革社会?
    1.俄国资产阶级十分软弱,对沙皇政府有较大的依赖性。
    2.无产阶级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3.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意识到只有通过改革,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矛盾,巩固统治。
    (三)如何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对改革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是:
    ①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②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习题
    1.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
    A.改革是由农奴主领导实行的
    B.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C.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残酷的掠夺
    【答案】C 【解析】判断一场改革的性质,主要是看其最终结果,并不决定于是哪个阶级实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虽然是由沙皇领导的自上而下进行的,但改革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最终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故选C。 2.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进步作用是(  )
    A.造成了资本的集中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强化了中央集权   D.扩大了国际市场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本题考查对农奴制改革作用的认识。可知: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主要就是从法律上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能证明这一结论的依据有(  )
    ①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
    ②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③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④通过改革俄国建立起了资产阶级专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场改革使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俄国社会性质的转折,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①②③正确,故选A。④项错误,俄国的1861年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并未建立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统治。
    4.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  )
    A.维护农奴制度  B.废除农奴制度
    C.推翻沙皇专制  D.对农奴制进行改革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本题中的农奴主贵族认为即便是废除农奴制,农业照样会出问题,对废除农奴制持反对态度,结合本题四选项辨析可知:应是贵族维护农奴制。故,正确答案选A。
    5.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指(  )
    A.使俄国积累了大量资金  B.废除了农奴制
    C.增强了军事力量     D.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答案】B 【解析】根据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可知,农奴制的存在造成俄国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从而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制的废除排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拓展了国内市场,所以正确答案应为B项。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