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成人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 |
范文 | 中国古代更多的情况下是将“政”与“治”分开使用。“政”主要指国家的权力、制度、秩序和法令;“治”则主要指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也指实现安定的状态等。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成人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01.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性质属于:集体经济 0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04.“一国两制”构想,在实践中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05.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是因为: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主力军 0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07.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 0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09.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或状态 10.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后者是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 11.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12.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是: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3.与剩余价值理论一起并称为马克思一生两大贡献的是:唯物史观 14.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是:加速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15.下列不正确的是:无产阶级领袖是历史的主人 16.人的本质:是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17.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得到真正的传播是在:十月革命 18.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 19.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0.-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21.从927年月到935年2月瓦窑堡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在政权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22.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2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24.国民党统治区第二条战线斗争的先锋和主体是:学生运动 25.标志中国历最后一个反动政权覆灭的历史事件是:解放南京 2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的过渡时期是指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7.1956年4月,-提出我国发展科学、艺术的基本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8.从1978年至1982年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29.-重要思想的实质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 30.三个有利于标准有明确的针对性,是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姓“资”姓“社”问题 31.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2.我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是:梯次推进 33.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34.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 35.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施形式 3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37.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38.按照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39.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是:-提出的八项主张 40.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 4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42.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4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指: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4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46.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4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48.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 49.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根据: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50.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说明: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具有多样性 51.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应依据他:对社会的贡献 52.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前的中期 53.20世纪中国历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辛亥革命 54.-在哪次会议上对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作了具体分析: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55.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56.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57.“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反映的战略战术思想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58.针对抗战胜利后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中共中央制定的基本方针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59.为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工农红军的领导,明确提出“支部建在连上”是在:三湾改编 60.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61.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62.-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63.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1987年当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 6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 65.-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66.-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发展 67.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8.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69.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70.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7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72.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指: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7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74.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7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7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区别是: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 77.哲学上的二元论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 78.“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和经验来塑造鬼神的”,这个论断的哲学依据是:各种意识形式都是物质的反映 79.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它要求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事务。 80.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81.认识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82.真理一元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 83.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的水平 84.国家的本质是: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 85.阶级斗争诸形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政治斗争 86.人的本质归根到底是受:社会物质关系决定的 87.毛泽东思想被正式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七大 88.-指出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孙中山 89.1940年月,-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90.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91.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9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 93.-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在:中国七大 94.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9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96.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的是:陈云 97.20世纪60年代初,最先支持和提倡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领导人是:邓子恢 98.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99.“-”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100.-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中,体现生产关系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成人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