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高考冲刺地理答题模板汇总
范文
    高中地理包含了文理科所要学习的部分内容,而在以前的的高考中里,只有理科生在报考专业时才可以报考地理专业,由此可见,地理是比较偏理科的,不过在高考时,偏理科,要求算数的考题比较少,那么,该如何答好地理试题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冲刺地理答题模板汇总,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冲刺地理答题模板汇总一
    种植条件
    1.品质好
    ①(纬度低,)热量资源丰富,热量充足;(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②(深居内陆,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养分)积累
    ③灌溉水源充足(雨水补给,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④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种植经验丰富
    ⑤冬季气温低,农作物病虫害少
    ⑥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病虫害、菌类少
    ⑦距工业发达地区远,无污染
    2.种类多
    ①热雨,全年高温多雨,水热充足,物种丰富
    温海,全年温和多雨,水热充足,物种丰富
    ②纬度较低且跨度较大,热量南北差异大
    ③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垂直差异显著,植被垂直带谱多
    ④远离大陆,位置偏远,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人迹罕至,人为破坏小
    ⑤交通不便和建设保护区,受干扰和破坏小,植被保存好
    3.鹅卵石、砂对作物的影响
    ①白天受到的太阳辐射增强,夜间降温快,增加昼夜温差,利于糖分积累和光合作用
    ②防止水分蒸发,利于地表水下渗,保持土壤水分
    ③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
    高考冲刺地理答题模板汇总二
    气候
    1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地势。阴坡阳坡,海拔高度
    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2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①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②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③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④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①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②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③地形: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愈小。
    如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地势高,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弱,气温不太低。
    ④天气:晴天多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于阴雨天多的地区,如新疆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的年较差大。
    ⑤植被: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的年较差比裸地的年较差小。
    3
    降水多少的影响因素分析:
    ①大气环流因素——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
    季风控制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副高控制区降水稀少,如伏旱天气、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的夏干;赤道低压带控制区降水丰沛;西风带降水多,信风带降水少。(要注意风的来向:迎岸风往往多雨;离岸风则少雨)
    ②天气系统因素——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部位降水少;锋面控制降水多,如梅雨、贵阳冬雨、北方夏季暴雨;气旋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东北和江南春季;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伏旱;台风过境降水多。
    ③洋流因素:沿海暖流流经区降水多;沿海寒流流经区降水少。
    ④海陆位置:一般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⑤地形地势:暖湿气流在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焚风效应)。
    4
    某两地气候特点比较:
    ①气温(最低月气温,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
    ②降水(降水量总量大小,季节分配情况及雨季长短)。
    5
    西风带的风力夏季弱冬季强:
    (可用于解释我国冬季风比夏季风强的原因之一)因为冬季高低纬度间的温差大,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夏季反之。
    6
    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①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
    ②降水少。
    ③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7
    海洋性气候特征:
    ①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小,冬暖夏凉。
    ②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
    8
    干湿度影响因素:
    降水量和蒸发量共同决定。
    9
    雾、霜的影响因素:
    1.湿度(河流湖泊附近、水库附近);
    2.地形(低洼地、山坳里);
    3.尘埃(道路边、市区内、建筑工地、矿区)
    10
    风力的影响因素:
    1.气压梯度力大小;
    2.距高压中心远近;
    3.摩擦力大小(地面平坦开阔、海面上);
    4.植被多少;
    5.地形(山谷口的狭管效应、高原上)
      高考冲刺地理答题模板汇总三
    一、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1.拉动经济发展: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a.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总体促进社会发展)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a.促进文化交流(①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特色和吸引力②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4.影响区域环境: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
    二、旅游资源游览价值的评价
    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①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②科学价值
    ③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
    ④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旅游资源的质量(优质、独特,具备较高的审美或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2.交通位置及其通达度
    3.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4.旅游地的接待能力
    5.旅游地的环境容量
    四、旅游景区规划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
    (1)旅游景区的吸引物:景区内标志性的观赏物,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
    (2)旅游者:主体地位
    (3)旅游景区的服务业:交通、食宿、娱乐、购物等。
    2.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1)突出景观特色(2)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3)维护生态平衡
    (4)最佳综合效益:最大限度的发挥景点的综合使用价值。
    3.旅游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
    (1)景区形象:景观特色是决定性因素。
    (2)功能分区:常见的功能区有服务区、游览区和保护区。
    (3)空间布局:交通线、服务设施等要布局合理。
    五、旅游景区规划中一般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旅游资源的科学分析与评估,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2.旅游开发没有形成特色。旅游区形象不明,游客市场及产品定位不准
    3.旅游区空间布局不合理,中心区过多的接待设施不利于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
    4.景区开发建设中,城市化的特征过于明显,人工建设痕迹太多,对背景环境破坏严重。
    5.旅游建设项目缺乏科学的论证,人造景观重复建设、内容雷同,在当地缺乏文化根基。
    六、旅游活动线路设计原则
    1.突出特色。2.讲究韵律—保持兴奋度。3.“冷热”兼顾—以“热”带“冷”。4.发展创新—适应需求,安全可靠
    七、选择旅游线路要注意的问题:
    1.突出主题2.尽可能使景区串联,避免形成重复;3.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内容;4.根据经济条件选择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
    八、旅游安全防范措施
    1.增强安全意识2.消除不安全因素。3.控制不安全行为:限定游客活动范围,设置安全警告标志;加强巡视;及时获得天气预报,预防自然灾害;加强游客安全教育;4.加强救援
    高考冲刺地理答题模板汇总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0:51:10